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青岛宣传 | 野游再敲警钟,莫让“仙境”变“险境”

日期: 来源:青岛日报收集编辑:青岛日报

几天前,两名驴友在烂尾荒废景区石人峡横渡溪流时被冲走,不幸遇难,让人揪心。

近些年,隐秘、原始、小众的野景点成为一些游客的“心头好”,变成社交平台上的“网红秘境”“打卡胜地”。然而,“野”往往与“险”相伴相生。

仅最近几天,媒体就报道了多起野游险情——四川彭州驴友受伤被困深山,消防员彻夜跋涉紧急救援;北京昌平消防接连在山中展开两场搜索救援;继一名大学生在崂山未开放区域获救后,又有两名登崂山迷路大学生被救……

为何部分游客对野景点情有独钟?又该如何避免“仙境”变“险境”?

人少景美、超级出片、无需门票、宝藏秘境……借助网络,一些未经开发、游离于监管之外的野景点吸引着不少游客前去探险、打卡。然而,巨大的风险让野游事故频发。

中国探险协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共发生户外探险事故425起,涉及人员1350人,受伤320人,死亡156人,失踪26人。另据青岛红十字搜救队有关负责人介绍,搜救队每年大约执行七八十起山地救援任务。

青岛红十字搜救队在仰口风景区救援迷路人员(资料图)

野游,“野”在哪?

位置野,地处“隐秘的角落”。野景点往往位置偏僻,人迹罕至。有些是自然区域,如山区、林场、无人岛、野海滩等;有些是人工遗迹,如野长城、废弃矿坑、废弃水库等,通常“危险禁入”。

比如,罗布泊是我国四大无人区之一,有“生命禁区”“死亡之海”之称。去年7月,一支由近20人组成的自驾车队未经批准擅自闯入,致使4人失联,最终葬身荒漠,令人叹息。

罗布泊资料画面

地貌野,美景背后藏着“獠牙”。野景点通常地形复杂、地势险峻、天气多变,有些地域还有野生动物出没,潜藏着许多未知风险。

比如,社交平台上有不少“探洞攻略”颇为吸睛,各种野洞穴、天坑、废弃矿坑等景色奇妙、引人关注。然而洞穴内易发生洪水、垮塌等地质灾害,氧气稀薄,有的还存在有害气体,聚集其中的蝙蝠可能携带超过4000种病毒,可谓危机四伏。2018年,泰国12名少年和1名教练被困洞穴18天,万人救援,轰动全球。这也让很多人认识到了洞穴探险的危险性。

路子野,不走寻常路。野景点往往未经过人为改造,缺乏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设施,通常路不通、信号弱,救援难度大。但一些游客喜欢“不走寻常路”,置自身于险境。

比如,2022年8月,四川彭州龙漕沟突发山洪,致使7名耍水的游客遇难。这个网传的“避暑胜地”实际是一条天然泄洪河道,无任何旅游配套设施,部分河道沿岸有铁丝网阻隔,设置了明显的“禁止下河”警示牌。但铁丝网被撕开了口子,警示牌也被无视。

在正规景区,也有游客喜欢“另辟蹊径”。今年5月,一名女生“反穿”武功山,失温去世。“反穿”即经由非常规、未开发的线路登山。有的驴友甚至宣称“反穿才是登山的正确打开方式”,极易对盲目跟风者造成误导。

为何即便频频涉险,一些人仍对野景点趋之若鹜?

好奇,信奉“无限风光在险峰”。

在社交平台上,博主们常常用滤镜把野生景点描绘得如同仙境一般。例如“坠入”深不见底的野洞,体验《地心游记》;潜入无人之海,找寻“龙王宫殿”……只说风景不谈风险,撩拨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一些人会因此以为野景点、野路线景更奇、水更清、天更蓝,甚至把景区里“禁止进入”的警示牌理解为“风景这边独好”,非要一探究竟。

游客从野长城某个烽火台鱼贯而出(资料图) 图源:新华社

好胜,认为“我能到别人不能到之处”。

野生景点打卡博主常用“勇敢者先享受美景”来标榜自己的厉害,甚至搬出鲁迅先生的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一些人以为“既然有人能做到,那我也能做到”,就抄了博主打卡攻略,盲目模仿着去野游;也有好胜心强的驴友为了展示自己过人的勇气和力量,盲目攀比,自以为能轻松征服大自然,带着“一腔孤勇闯入无人之地”,极易身处险境。

侥幸,以为“我很小心,不会出事”。

很多野游爱好者存在乐观偏差,认为只要做足准备,危险就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驴友们一般会在出行前认真做攻略,保险绳、防寒衣物、防蚊虫药、无线电对讲机等“全套”备齐。

但也有人会抱有侥幸心理,把偶然当成常态,一次两次成功打卡野生景点,便认为自己有能力征服大自然。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李延照提醒:“每种环境的应急救援都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没有经过专业全面学习的驴友很难做到万无一失。”

每一次野游都可能获得全新体验,但每一次野游的代价也可能是一个鲜活生命的凋零和一个美满家庭的破碎。如何最大可能地减少野游的伤害,让人们体验旅行的乐趣?

首先,需要疏堵结合。

“堵”上野生缺口。文旅部曾印发《私设“景点”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重点打击和治理未经相关部门许可,违规为游客提供游览服务、违规开展旅游经营活动等群众反映强烈的7类行为。应急管理部要求,地方要将野景区、“网红打卡点”等纳入监管。对于确实存在安全隐患且较难提供安全保障的野景区,该关就要关,该封就要封。

景区、救援队也需要定期巡逻,劝阻企图踏入未开发地区的游客。青岛红十字搜救队每年开展1300多场应急救援科普活动,走进学校、企业、社区普及基础应急救援知识,把危险防范的工作做在日常。

另外,对于一些网红博主只谈风景不谈风险容易误导网友的问题,网络社交平台也需要加以防范和规范。今年1月,小红书发布《关于上线“风险地点”举报专线的公告》,为网友提供网络举报专线,并定期发布“危险目的地公示”供网友参考,起到了防范作用。

“疏”散旅行方向。野生景点火热的背后,折射着人们对于“新”“奇”“特”“出片”的旅行需求,这也为文旅产品供给提供了新方向。对于一些可提供安全保障、开发后不破坏生态的野生景点,可以适度开发。

此外,也可以用新产品转移人们对野景点的注意力,比如“新”事物——中国首家辣条博物馆,比如“奇”体验——青啤博物馆沉浸式剧游《金色奇妙夜》,比如“特”项目——重庆“麻辣火锅”温泉等,都引起了游客极大的兴趣,收获了口碑和流量。

其次,要“当好自己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在旅游学研究中,有一个词叫做责任旅游,要求游客尽可能地尊重旅游目的地文化、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关系,减少负面影响,这是对旅游目的地及其居民的负责。

而游客在对身外之物负责时,更应对自我负责,对同伴负责。美景永远也看不完,但生命只有一次。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享受、刺激,图险贪奇,就迈过安全的红线,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置于危险之地。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但也别忘了,只有安全才能抵达。“仙境”倘若变成了“险境”甚至“绝境”,会让人追悔莫及。

作者:周亚娆 王沐源


相关阅读

  • 去云南旅游每人补贴3169元?假的!

  • 暑期旅游季将至,云南吸引了不少游客计划前往,各种旅游产品也层出不穷。近期,在网络平台上出现了多条标题为《定了!XXX已明确!每人补贴3169元!》的信息,声称云南官方正在发放大额旅
  • “旅游警务”升级版让游客安全感满满

  •   “路上有警察疏导交通,景点有警察值守,山脚下还有警察巡逻……天很晚了也能看到警察,这让我们游客玩得安心。”近日,一位从山西来到呼和浩特市旅游的游客赞叹道。  入春以
  • 三亚知名景区免票引流成功的启示

  • 只有当游客在景区内能够享受到舒适、便捷的旅游体验时,他们才更有可能进行更多的消费。因此,景区在实行免门票措施的同时,必须加大对服务质量和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为高水平打造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刚刚!华科大研发的这粒“芝麻”登上Nature!

  • 一粒神奇的“芝麻”内藏乾坤注射到人体内就能把精确生理参数“告诉”医生它就是可注射超凝胶超声传感器6月5日晚华科大集成电路学院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臧剑锋教授团队附属
  • 新疆日报版面速览(2024年6月6日)

  • 《新疆日报》创刊于1949年12月6日,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机关报,是全国唯一一张用汉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蒙古文四种文字出版的省级党报。打开《新疆日报》,走进大美新疆
  • “蓝调”剪纸别样美

  • 作者介绍张白鸽,女,1989年出生,中共党员,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2018年初拜师赣榆非物质
  • 百姓看联播 | 这块玻璃,有光就能发电

  • 一块玻璃,有光就能发电?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大赛上,有企业就带来了这种发电玻璃。玻璃是绝缘体,怎么就能发电了?原来在两块玻璃中间镀上一层碲化镉光电材料,能把可见光和紫外光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