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进天等县驮堪乡驮堪街寻找美食,感受年味,它是春节探亲访友必不可少的礼品,——传统手工沙糕。
记者 黄艾洁:哈喽~各位好,很快就到春节了,今天我来到天等县驮堪乡驮堪街。恰逢街日,所以今天我们来找一找在这条街上,能够寻找到什么好年货呢。
天等县驮堪乡驮堪街 凌国生:小妹,来尝一下我们家的沙糕。
记者 黄艾洁:阿叔,你们家沙糕什么口味的。
天等县驮堪乡驮堪街 凌国生:我们家沙糕香甜可口,来尝看看。
记者 黄艾洁:来尝一口,好吃好吃 ,软糯香甜清香可口,糯米的香味、芝麻花生的香味都融合在了一起 ,不愧是阿叔好手艺。
天等县驮堪乡驮堪街 凌国生:那当然哟,我都做了三十多年了。
记者 黄艾洁:厉害厉害,那你带我去看看你是怎么制作传统沙糕可以吗?
天等县驮堪乡驮堪街 凌国生:可以啊。
记者 黄艾洁:好,我们走。
驮堪乡驮堪街的凌国生今年60岁,是远近闻名制作传统沙糕的能手,记者跟随凌师傅进入作坊,浓郁的糯米、花生、芝麻香味扑面而来,凌国生告诉记者,传统沙糕的制作每一道工序都使用传统工具,没有替代。糯米首先要手工炒制,在适当的火候下,米才能炒得内熟外酥,香气诱人。糯米炒好粉碎以后,还要经过一个特别的环节,叫“打地气”,“打地气”就是把米粉铺在潮湿的泥土上,使米粉适当返潮,以便压结成块,打过地气的米粉还能降低炒米时的燥热。
记者 黄艾洁:阿叔,现在这个环节是什么呢?
天等县驮堪乡驮堪街 凌国生:这个环节是把这个糯米粉加工好(放置这里)要地气,给它湿润,像这样要二十多个小时,它有粘性粘到布上就可以了,这么做既好吃又不上火。
记者 黄艾洁:原来是这样,涨知识了。
打过地气的糯米粉与红糖、芝麻、花生油混和上馅、通过压制、蒸制、切块、包装等工序,传统沙糕便制作完成了。每年春节前是凌国生最为忙碌的时候,顾客早早就通过微信、电话给他下订单,每年一进入腊月,他就开始传统沙糕的制作,供应市场。
天等县驮堪乡驮堪街 凌国生:我们都是传统手工加工的,订单大部分都是天等(县城)、 进结、东平等地都纷纷来订单,都是供不应求。
顾客 张展鹏:年年我都跟他家定沙糕,他家的沙糕香、又甜、又糯,今年我跟他订了一百封。
传统沙糕有糯米香和淡淡的油脂香,具有甜而不腻、入口即散的特点,几十年来,凌国生凭借沙糕良好的品质和实惠的价格有了稳定的客源,但由于手工制作耗时长,白天售卖完后,只能夜班加班制作,定量供应给顾客。
天等县驮堪乡驮堪街 凌国生:最忙的是这个月时间了,我们加工出来的沙糕只能是一万封左右,售价是2.5元到3元。现在很多人的订单我都推掉了,因为人手不够 。
在作坊里,女儿凌霄志正在对沙糕进行包装,蒸熟的沙糕放凉之后用粉色的纸包好,寓意着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甜甜蜜蜜。“吃沙糕,步步高”。吃沙糕、送沙糕是天等人过年的习俗,家家户户的桌上都会摆上一两封沙糕,在探亲访友时,赠于沙糕也是对亲友美好的祝愿。
天等县驮堪乡驮堪街 凌霄志: 因为糕与“高”同音,代表着生活步步高 ,日子一年比一年好,所以在天等很多人都是喜欢买这个传统沙糕去送给亲朋好友。
一封沙糕,看似简单,它传递了亲情增添了年味,包涵着手艺人的精湛技艺,也蕴含着浓浓的乡情,寄托着人们对家人亲友最淳朴、最美好的祝愿。
记者 黄艾洁: 无沙糕不过年,这个春节你的年货备好沙糕了吗?
记者:黄艾洁 莫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