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青岛:“新项目”锻造“新制造新服务新产业”

日期: 来源:青岛日报收集编辑:青岛日报

聚焦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青岛深入实施“链长制”,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推动优势产业加快倍增、新兴产业加快起势、现代服务业加快提升

“新项目”锻造“新制造新服务新产业”

实体经济,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根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创新突破的主战场。

10月7日下午,全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和招商引资工作专题调度会议召开,听取今年以来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步工作。

节后第一天,青岛即刻召开的这次会议,再度明确传达了这座城市坚定的信心——聚焦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坚定不移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实支撑。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城市现代化体系构建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面临新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并存。

2023年,青岛提出在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持续用力,打好“新制造”建链强链、“新服务”融合提升、“新园区”释能增效、“新项目”持续扩量“四场硬仗”,持续提升24条重点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青岛创新实行产业链“链长制”、建设新兴产业专业园区,17位由市级领导同志担任的“链长”顶格推进、挂帅出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发力。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赴境内外走访及在青会见企业共178家,推动和见证签约项目85个,总投资1298亿元;推动集成电路重大项目二期、融安光电产业园、鹏辉能源储能电池等50亿元以上大项目落地。

顶格推进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新制造、新服务、新产业正在这座城市葳蕤生长。

“新制造”抬升产业价值链

每年生产500万个高端智能家电控制器和面板的德国代傲集团青岛工厂投产,月产120万颗智能功率模块的青岛中微创芯项目通线,胶州海尔冰箱一期、海尔中央空调一期等一批在建整机大项目加快推进……

建设中的海尔胶州冰箱智能制造(一期)项目。

今年以来,智能家电产业链大项目、新项目领跑,推动着这条青岛优势产业链跑出了“强者更强”的增速——1-8月,青岛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力器具制造工业增加值增长9.6%,电视机、音响设备等非专业视听设备制造工业增加值增长23.4%。据海关统计,前8个月青岛家用电器出口226.2亿元,增长18.2%。

这是青岛“新制造”的一个缩影。产业链价值持续攀升,产业韧性持续增强,让青岛的优势产业链之间产生了更丰富的“化学反应”。

经过“链主”企业跨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和突破研发,来自青岛高端化工产业链的海湾化学在2022年9月聚苯乙烯项目投产半年后,成功进入技术壁垒较高、市场紧缺的TV级扩散板、光学级导光板、冰箱抽屉料等高端家电上游领域,实现对青岛智能家电产业链企业的配套。

海湾化学烯烃新材料产业链延伸项目。

作为青岛高端化工产业链的重要载体,董家口化工园区扩区已获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复,扩区后董家口化工产业园总面积达到21.79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已经初步形成以海湾化学为龙头的乙烯产业链,以金能化学为龙头的丙烯产业链,以益凯新材料、国橡中心新材料和双星轮胎为龙头的碳四产业链,以及以青特钢为龙头的先进金属材料产业链。这不仅是一个“拔地而起”的千亿级化工产业集群,也为青岛打造更具韧性的“新制造”体系增添了底气。

双星轮胎“工业4.0”智能化工厂。

发挥海洋优势,青岛海洋装备行业链也在加速“奔跑”。1-8月份,全市海洋装备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6%。这背后是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中船船舶设计中心(民船中心)总部已正式迁驻西海岸新区,弥补了青岛乃至山东缺乏船舶研发设计的重大短板;青岛北海造船首次承接超大型油船订单,开工建造两艘15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成功建造全球“首个”一体化建造液化天然气工厂(加拿大LNG项目)、全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等一批重点项目。

“青岛造”1200吨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

新项目的导入让青岛优势产业加速强链补链。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奇瑞零部件产业园项目一期建成,10家零部件配套项目入驻;投资50亿元的一汽锻造等4个项目签约;投资30亿元的潍柴未来研发中心等26个项目加快建设。

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共同发力形成城市新的发展动力、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人工智能产业链两大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青岛筑牢算力基础设施。青岛建成运营全省首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首期算力100P),服务企业机构234家,高峰算力利用率达到80%;新建150P海之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将于年底前启用。

通用航空产业链两大机型迎来重大突破。7月,“青岛造”H135直升机实现首次出口,由华通集团所属联合通航公司向印尼纬达贝工业园区交付该架机;8月,有“空中保时捷”之称的万丰钻石DA50飞机获民航局颁发生产许可证和项目单,标志着这一世界先进的固定翼飞机机型正式在我国实现量产。

氢能和储能产业链在引进鹏辉能源储能电池、氢枫科技等大项目的同时,产学研一体化加速推进,推动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复合双极板中试产线、青岛科技大学储能配电冷却系统等成果转化落地。

围绕智能家电用先进高分子材料、轨道交通装备用轻量化材料等本地需求,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产业链将加快山东省聚合物新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成果转化基地、国家高速列车青岛创新中心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等项目建设。

市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滚动调度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00个,总投资5935亿元。1-8月完成投资817亿元,占全年投资计划的81%。

“新服务”助力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是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的工业化。“新服务”鲜明的融合特征,为这样顺应时代发展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可能。

在青岛,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发展强劲。1-8月,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规模达2648.5亿元,同比增长13.5%,高于副省级城市平均增速2.7个百分点。青岛获评年度唯一国家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依托强大的数智赋能能力带动企业和产业数字化转型,青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组织开展“智能制造贯标行动全国首站活动”“智能制造服务行”诊断咨询工作,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自评估达到二级(规范级,已经实施数字化改造)以上企业占52%,较去年提高8%,领先全国全省。

以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青岛做优做强现代金融产业链,今年以来,新增4家法人金融机构,填补多项业态空白。上半年,私募基金主要发展指标领先全国,全市新增中基协备案私募基金只数位居全国第一,创投风投机构为我市引入到位资金超400亿元,东证专精特新母基金、元宇宙联合投资基金等一批30亿元以上的项目签约,投资方向与24条产业链高度契合。

会展产业也为各产业链集聚优质资源搭建平台。据统计,全年32项重点展会节庆活动已成功举办28项。截至目前,通过重点会展活动平台共签约项目272个,意向金额1552亿元。

用好会展平台,山东省旅发大会签约项目正在为青岛的文化旅游产业注入新活力:元宇宙公园正在细化设计方案;总投资60亿元的平度印象胶东旅游综合体一期、总投资30亿元的西海岸新区唐岛湾文化艺术中心正抓紧施工;总投资36亿元的崂山区钓鱼台·美高梅酒店、总投资3.2亿元的城阳区山海间不夜城均已投入运营。

持续增强“新服务”与“新制造”的耦合效应,青岛印发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举办全市楼宇经济发展现场推进会,出台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三年行动方案,塑强现代服务业新优势。

“新项目”强势撑起“新园区”

向未来谋篇布局,青岛高水平建设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坚持“一园一业”,落实“5个1”机制,在“新项目”的强力支撑下,打造新兴产业发展高地,推动形成新的增长点。

在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园,京东方项目顺利实现产能爬坡,已有29条产线投入生产,满产后可年产中小尺寸模组1.5亿片,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显示模组单体工厂;融合光电MiniLED背板项目已完成主体施工,投产后可年产MiniLED背板2000万片;海信高性能抗光屏幕项目正加快主体施工,将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抗光屏幕生产基地;翰博高新背光模组签约落地,将进一步丰富显示产业链完整度。

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筑巢引凤”,大朋VR、云天畅想等行业龙头企业陆续落户,总投资100亿元的歌尔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一期于9月底全面竣工交付;总投资50亿元的创享中心项目预计年底封顶;总投资50亿元的创意中心项目和总投资15亿元的元宇宙大厦项目开工建设。目前,园区已集聚产业链重点企业140余家、高端研发机构10余家,虚拟现实业务收入年底有望突破100亿元。

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正在项目加速落地中拔节生长,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投资协议正式签署并取得工程规划许可证;国药科技城等项目先后破土动工;大医精诚医药等项目预计年底竣工;海尔生物安全科创产业园等项目竣工;蔚蓝生物国家动保工程中心与动物用生物制品、保健品综合生产基地项目投产。

创新新兴产业专业园区推进机制,青岛坚持“成熟一个、挂牌一个”,今年新挂牌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精密仪器仪表、绿色低碳新材料4个园区,挂牌园区总数达到7个。

这是一套系统的“新产业”打法。青岛深化建章立制,出台专业园区管理办法、考核评价办法,细化挂牌认定、督导考核、管理服务等各环节;加强运营管理,借鉴上海、苏州等地先进经验,在集成电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园区探索推行“管委+专班+平台公司”运营模式,引入市、区两级平台公司,持续提升专业化水平;大抓项目建设,7个挂牌园区在建项目76个、总投资2400亿元,其中投资过50亿元大项目9个、总投资1233亿元。

以完善政策保障新产业突破发展,7个挂牌园区均已出台园区支持政策。以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为例,市、区两级连续三年统筹5.3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园区建设,并筹备设立规模不低于1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

在招商引资上持续下功夫,青岛还在加速导入新项目。市商务局数据显示,1-9月,全市新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131个,计划总投资3942.1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59个、占45%。从落地情况看,已开工或运营项目53个、占40.5%。

这些项目里,有青岛实体经济更加值得期待的新未来。(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光)


相关阅读

  • 应急管理部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

  • 近日,应急管理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金融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中国气象局、国家粮食和储
  • 吉林: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文旅产业大发展

  • 为加快建设旅游强省,持续推动文旅行业新项目投资落地,促进文旅项目运营,助力打造旅游万亿级产业,吉林省全面推进吉林省文旅项目建设情况,持续发挥项目引领作用,推动文旅产业高速高
  • 第28届中国五金博览会收获满满,成交额近百亿元

  • 日前,第28届中国五金博览会在永康国际会展中心圆满闭幕。本届博览会展出面积达9.1万平方米,规模为历届之最,共吸引参展参会人员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7.59%;发生交易额93.17亿元,同
  • “四改”持续赋能 工业如虎添翼

  •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海城经济开发区的海城三鱼泵业有限公司数字化生产车间,只见一条条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在工人的操作下,机械手臂、翻转机等设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产品的装配和翻转
  • “甜蜜产业链”迎长“嫁” 丨国庆消费调研

  • 编者按:今年中秋与国庆双节叠加,组成了8天的超级黄金周。作为我国疫情全面放开之后的首个中秋国庆假期,今年黄金周的消费情况备受关注,火热的消费市场也成为观察经济韧性的一个
  • ​通达50余航点,青航2023冬春航季航班计划出炉

  • 记者 赵波 通讯员 徐琳 蓝光津10月29日起,青岛航空将开始执行2023冬春航班计划。根据旅客出行需求和季节特点,青岛航空对航线网络进行了全面优化,将通达北京、上海、香港、韩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青岛:“新项目”锻造“新制造新服务新产业”

  • 聚焦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青岛深入实施“链长制”,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推动优势产业加快倍增、新兴产业加快起势、现代服务业加快提升“新项目”锻造“新制造新服务新产业”实
  • 发送近1.2万人次 莱西汽车总站完成双节保障任务

  • 2023年“中秋”、“十一”假期从9月29号到10月6号为期8天,莱西汽车总站在“双节”期间严格落实各项工作要求,站场秩序井然、无混乱和群体拥挤现象,保证旅客出行便捷,无群体滞留
  • 满负荷服务 莱西公交双节发送旅客6.05万人次

  • 截止到10月7日,青岛城运控股莱西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公交车队全部公交车满负荷为莱西群众出行提供运输保障,国庆假期客流高峰期间,公交车队科学调配运力、合理安排车次,加班加点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