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纪事)许秀兰:用“热血”为生命助力

本报记者 郭娅妮


“牧场的草滩鲜花盛开,沙枣树遮住了戈壁村庄,冰峰雪山银光闪闪......”这首人人传诵的大美歌谣《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唱出了许秀兰对新疆的所有美好向往。

2021年9月,河南省第十批援疆人才许秀兰来到新疆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以下简称红星医院)检验科,负责临床输血方面的工作。

加入红星医院后,许秀兰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带领输血科同事多次挑战输血科难点,成功开展了多项疑难复杂血型鉴定及配型,并顺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如孕妇母体抗体效价检测、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试验、血小板抗体检测、血小板交叉配型、血栓弹力图等项目,填补了红星医院的输血技术空白。

“援疆工作与外出进修不同,外出进修以学为主,而医疗援疆是以教为主,如何因材施教就是我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许秀兰说。在因材施教之前,许秀兰先规范输血科的相关操作制度及流程、完善输血体系。针对输血科专业力量薄弱、医生少、设备有限等实际情况,许秀兰结合不同科室需求,明确带教目的,制订详细带教计划,每周指导科室医生开展业务学习和培训,将相关技术示教给科室医生,与科室医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据许秀兰介绍,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疑难血型在这里见到的机率相对较高。如何对疑难血型定型以及当有疑难血型患者需要输血时如何做到最好效果、最合规范、最为正确的成分输注,是当地工作的难点之一。

2022年3月28日,输血科收到了一份从未遇到的特殊疑难血型标本。许秀兰说:“她是一名23岁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入院第二天血红蛋白由入院时的86g/L降至45g/L,患者病情危重,不输血随时会有生命危险。”由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导致体内存在自身抗体,时常存在血型难定的情况,通过上机试验结果正定型抗A4+、抗B4+、质控+:反定型AC4+、BC3+,患者血型正反定型明显不符。

许秀兰初步考虑正反定型不符是由于存在高效价冷凝集素所致,她深知一旦血型定型失误,将会发生严重的输血性溶血反应。许秀兰加班加点带领着输血科同事进行多次血型配型试验,最终给患者成功输入B型洗涤红细胞共8U。

输血过程中许秀兰多次在床边查看患者情况并指导输血中的注意事项。随着洗涤红细胞成功输注,患者头晕、喘憋、烦躁等临床症状逐渐改善,血红蛋白上升,病情转危为安,生命体征逐步平稳。

患者出院后,家属为表达感激之情,特地制作了一面锦旗亲手送到红星医院输血科,激动地对许秀兰说:“女儿目前恢复得很好,多亏了你们援疆专家在,真是特别感谢。”

许秀兰常与科室医师说:“作为一名输血工作者,熟练的实验操作和精准的结果判读是把好安全输血关的必备要条件。输血工作,性命攸关,这是每个输血工作者应时刻牢记的话。”

谈到援疆生活,许秀兰说:“这次援疆历程让我领略到不同民族的文化,感受到淳朴的民族风情,还让我收获了真挚的感情,和红星医院的同事们彼此在工作和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很庆幸自己拥有这次珍贵的经历,我将珍惜这次历练,积极工作,不忘从医初心,继续努力前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