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启动建(构)筑物动态管理,实现“两违”靶向精准管控

惠城区水口街道洛塘村一个占地1800平方米的工地涉嫌违法建设,这一情况被无人机拍摄后,画面数据上传至惠州市建(构)筑物动态管理平台,平台识别该建筑疑似为违建。随后,信息下发至县区整治“两违”办,街道办执法队员赶到现场,确认为违建后对其依法拆除。

惠城区横沥镇对辖区内2宗违法用地组织拆除复绿,总拆除面积10756.8平方米(拆除前)。

  惠城区横沥镇对辖区内2宗违法用地组织拆除复绿,总拆除面积10756.8平方米(拆除后)。

这是实施数字化改革后智慧执法显威力的一个缩影。对新增违法建筑的及时管控是综合治理“两违”的重点和难点,依靠执法队员巡查,发现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借助数字化手段提高执法效率一直是惠州市整治“两违”办的重点工作。

今年,惠州市整治“两违”办从城乡管理实际出发,针对农村和城市住宅小区违法建设多发频发等特点,依托市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智慧城管,构建惠州市建(构)筑物动态管理平台,每年按季度执行4次无人机和卫星监测任务,通过图片前后对比,及时发现新增违建。

6月16日,惠城区对河南岸汽车大市场违法建设进行拆除,拆除面积约23000平方米。

记者在市整治“两违”办的大屏上看到,全市疑似违建的图斑都被标红,执法人员随机点击一处红色图斑,即可显示拍摄前后对比图,并看到图斑当下处理的流程。据悉,在图斑采集后,惠州市建(构)筑物动态管理平台自动分析数据,并通过平台下发至县区整治“两违”办,镇街执法人员审核后派单给网格员,网格员第一时间到现场处置。网格员还要将处置结果以图片等形式在系统上反馈,实现闭环管理,更有利于监督考核,做到精细化治理。

日前在惠阳区三和街道莲塘面村小布仔村民小组,执法人员对一处占地面积342平方米的楼顶违建进行拆除,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这宗违建位于楼顶,面积不大,但同样被无人机拍摄到了,系统信息下发至惠阳后,当地工作人员迅速依法拆除。”该负责人介绍,区域有疑似违建行为,立刻就能被发现,比以往更快速,执法更有针对性,而且一抓拍就是证据,形成了威慑力,执法效果也更好。

据悉,该平台还将上线新功能,对渣土、建筑垃圾非法集中倾倒进行监管,全面提升城乡管理的执法广度、深度和力度,增强建筑垃圾的监管效能。接下来,市整治“两违”办将以数字化改革为引擎,进一步扩面提质,在城乡精细管理上下足“绣花”功夫。

来源:惠州日报

采写:记者谭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