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非遗】永昌刺绣:“绣”里乾坤大,“绣”中情意长

永昌地处古丝绸之路要道,历史上商旅往来,各民族杂居,创造了的多彩纷呈的民间艺术,这些民间艺术不但蕴含着历代永昌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形式、内容,饱含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意趣,而且富有深刻的人文内涵。“永昌刺绣”就是其中之一,2010年7月被列入金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永昌刺绣内容多样,飞禽走兽、花草虫鱼、神话传说、人物故事应有尽有。主要手法有“掇”“扎”“纳”“勾”等。刺绣作品的运用很广泛,衣帽鞋袜、被褥帘帐、枕套靠垫等用品上都有应用。现今,刺绣品已成为永昌人民装点生活、美化生活的一种元素。

2000年左右,永昌人仍习惯将女子的闺房称作“绣房”。闺中女子多有刺绣绣球、荷包、香袋、鞋垫等绣品作为信物赠未婚夫的习俗,出嫁当日,将精心制作的绣品作为嫁妆馈赠亲朋,俗称“端东西”。以往,已婚或者针工精美的女子,更是把针工刺绣作为持家的重要技艺。

永昌博物馆现保存最多最完好的民间刺绣作品以清代居多,其手法精湛、技艺精美,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刺绣按材料一般分为丝绣、羽毛绣和发绣三种,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主要艺术特点是图案工整绢秀,色彩清新高雅,针法丰富,雅艳相宜,绣工精巧,细腻绝伦。绣品用途主要包括生活用品和艺术装饰两大类,如服装、台布、枕套、靠垫等日用品及戏曲服饰、屏风、壁挂等装饰品。

清代“八仙绣”披肩

清代一品文官缀绣补子——仙鹤


清代“寿桃牡丹绣”披肩

清代“柳叶组合”披肩


清代“富贵平安”绣屏


清代“荷花绣”香囊


清代枕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