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创板企业专利申请总量超6.7万件

截至科创板开板三周年(2022年6月13日),按战略性新兴产业划分,科创板上市企业中共有161家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据智慧芽数据显示:截至6月13日,161家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创板上市企业的专利申请总量为6.7万余件,有效专利总量为3.7万余件,授权发明专利总量为2.5万余件。平均每家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创板上市企业的专利申请量约为416件,有效专利量约为235件,授权发明专利量约为158件。专利申请总量中位数为145件,有效专利量中位数为82件,授权发明专利量中位数为36件。

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分析认为,归类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科创板上市企业,其专利强度明显高于科创板整体专利强度,且遥遥领先于其他战新产业。此外,在上述企业中,北京市科创板上市企业的整体专利强度最高。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创板企业专利强度远高于科创板整体水平

对比于科创板整体的专利能力:截至6月13日,428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的专利申请总量中位数为154件,有效专利量中位数为84件,授权发明专利量中位数为31件。由此可知,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创板企业在授权发明专利量上高于科创板整体水平。

进一步从专利强度(注:指每亿元营收所对应的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分析,161家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创板上市企业每亿元营收对应的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约为7.6件,明显高于科创板整体专利强度的4.5件,且遥遥领先于其他战新产业。

此外,从研发投入强度(注:指企业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比例)看,161家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创板上市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约为11.2%,高于10.3%的科创板整体研发投入强度。与此同时,从研发人员强度(注:指研发人员占公司总员工数量的比例)看,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创板企业平均研发人员占比约为35.3%,显著高于27.2%的科创板整体研发人员强度。

图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科创板上市企业综合分析(数据来源:智慧芽、WIND)

二、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创板企业专利强度最高

按上交所披露的企业注册地,据智慧芽统计,161家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创板上市企业分布于国内15个省市及境外地区。其中,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北京市和浙江省企业数量超过10家,分别为41家、27家、26家、21家和11家。

在上述5个省市中,位于北京市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创板企业的整体专利强度最高,其每亿元营收对应的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约为9.3件,超过科创板整体专利强度的2倍之多。

图2:各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科创板上市企业专利强度分析(数据来源:智慧芽、WIND)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创板企业代表企业分析

1.中芯国际(688981)

根据智慧芽数据显示,中芯国际及其关联公司目前共有1.7万余件专利申请,其中近90%的专利由其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进行申请。经智慧芽TFFI科创力评估,该子公司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电子核心产业的科创能力评级为A级,共有1.5万余件专利申请。

一般情况下,专利的被引用次数可以反映其技术的影响力。从此维度看,中芯国际上海公司全部1.5万余件专利累计被引用超过5.2万次。引用次数最多的专利申请人,除了中芯国际关联企业外,还有诸如台积电、AMAT、IBM、联华电子、格罗方德等行业知名企业。

图3:中芯国际上海公司专利被引用分析(数据来源:智慧芽TFFI科创力评估平台)

另据该公司最新披露的年报显示,中芯国际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56.3亿元,同比增长29.7%。研发投入41.2亿元,同比下降11.8%。此外,中芯国际2021年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758人,同比下降24.7%。

进一步从专利强度维度进行分析,中芯国际每亿元营收对应的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约为25.4件,远高于科创板整体专利强度。另外,从研发投入强度分析,该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约为11.6%,高于科创板整体研发投入强度;从研发人员强度分析,其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员工数量比例约为9.9%,低于科创板整体研发人员强度。

2.寒武纪(688256)

根据智慧芽TFFI科创力评估平台显示,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电子核心产业的科创能力评级为A级,共有1000余件专利申请,以及40余件软件著作权。

值得一提的是,寒武纪目前已在10个海外国家/地区布局了专利,其中PCT申请量为112件,在指定有效期内的37件,在海外布局专利最多的国家/地区为美国。PCT申请量反映了一家企业在海外专利局以及向外申请专利的意识,而指定期内的PCT数量反映了企业在海外布局的能力。综合来看,寒武纪具有较高的全球专利布局意识及能力。

图4:寒武纪全球专利布局(数据来源:智慧芽TFFI科创力评估平台)

根据寒武纪最新披露的年报显示,其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7.21亿元,同比增长57.12%。同时,研发投入总额为11.3亿元,同比增长47.83%。此外,寒武纪2021年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213人,同比增长24.03%。

进一步从专利强度维度进行分析,寒武纪每亿元营收对应的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约为47件,显著高于科创板整体专利强度。另外,从研发投入强度分析,该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约为157.51%;从研发人员强度分析,其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员工数量比例约为81%。由此可见,寒武纪展现出高专利产出与高研发投入的双重特征。

3.中微公司(688012)

根据智慧芽TFFI科创力评估平台显示,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电子核心产业的科创能力评级为A级,目前共有1700余件专利申请。深入分析其专利申请趋势可知,中微公司自成立起便专注于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反应腔等相关技术领域的研发创新。且从趋势变化看,中微公司主要有两大申请专利的集中区间,分别是2012-2014年和2019-2020年。

图5:中微公司重点技术趋势分析(数据来源:智慧芽TFFI科创力评估平台)

另据该公司最新披露的年报显示,中微公司在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达31.08亿元,同比增长36.7%。此外,研发投入共7.28亿元,同比增长13.8%;研发人员数量达到415人,同比增长19.9%。

进而从专利强度分析,中微公司每亿元营收对应的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约为31.9件。此外,从研发投入强度分析,其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约为23.4%;从研发人员强度分析,其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员工数量比例约为39.6%。综上,中微公司在这三项指标上均高于科创板整体水平。

4.国盾量子(688027)

智慧芽TFFI科创力评估平台显示,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的科创能力评级为A级。该公司共有470余件专利申请,其中发明专利占比约61.4%。值得一提的是,从专利合作申请的维度看,国盾量子与其他公司、高校、研究所等机构共累计进行了135次产学研合作,其中与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合作最为密切,共计68次。


图6:国盾量子产学研合作分析(数据来源:智慧芽TFFI科创力评估平台)

另据该公司最新披露的年报显示,国盾量子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33.55%。研发投入9100万元,同比增长49.47%。此外,国盾量子2021年研发人员数量达到201人,同比增长10.43%。

进一步从专利强度维度进行分析,国盾量子每亿元营收对应的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约为65.9件;从研发投入强度分析,该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约为50.81%;从研发人员强度分析,其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员工数量比例约为51.15%,上述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科创板整体水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