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展览里,开满了熊猫丨“黑与白”熊猫艺术创意展持续火爆

7月8日在成都东郊记忆开幕的全国首个“熊猫IP”艺术展——“黑与白”熊猫艺术创意展,到今天进入了展期的第5天。

90后策展人方梓熙说,自己这两天终于稍微喘了口气,疲惫略缓过来一点。“从正式进场搭建、布展直到开幕,只有一周的时间,那一周里,我们团队所有人几乎每天都只睡两三个小时。”

辛劳的回报是:展览开幕后大受欢迎,工作日平均每天迎来上千名观众,周末则达到1500~2000人的观展规模,同时展品和文创产品的销售也十分火爆。

方梓熙并不意外:人人都爱大熊猫,这太应当了。更何况,“在这场展览里,你能看到全国其他任何地方都看不到的、最丰富最有趣的大熊猫主题作品。”

本次展览的两位策展顾问:著名设计艺术家许燎源与王亥则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们对这场展览呈现出的当代性和丰富性感到惊喜,并希望这场“全国首次”能在未来持续下去。

刘允泰的雕塑系列作品

观众:熊猫永远年轻 永远不用老去

走进东郊记忆国际艺术展览中心的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只披满苔藓的绿色“大熊猫”,它站在用细竹丝和根系植物做成的连绵“丘陵”旁,胸口的圆洞里,放着一颗鲜艳的红心。这是雕塑艺术家刘允泰及其团队打造的花艺装置作品“不界”,也是本次展览展出的600余件熊猫主题创意作品之一。

刘允泰的装置作品《不界》

从这里开始,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熊猫便将伴随你在展厅内度过的每一分钟——知名国画家任伟的《百子祥和图》长卷长达13.55米,精心描绘了100只神态各异的熊猫,乍看是传统水墨的笔法,细看则会发现画家还运用了西方古典绘画中常见的透视法,给画面带来了别具一格的立体感。

任伟的《百子祥和图》(局部)

在另一位知名国画家米金铭的笔下,这些大熊猫变成了一组眼神和表情都十分生动的“孩子们”。擅画山水和人物的米金铭,将自己对这两种题材的娴熟掌握,运用到了可爱的大熊猫身上,既赋予了它们高度拟人的表情,同时在画面背景和色彩的处理上,又让人联想到蓝天和雪山这样的风景。

米金铭的《熊猫家族·孩子们系列》

四川油画家谢纲骅最具代表性的“青花瓷”大熊猫系列也出现在本次展览中。黑白两色的大熊猫,在这个系列里变得幽蓝神秘,并出没于许多经典艺术作品的意境中。

谢纲骅的《青花瓷,星空》

到了年轻艺术家和创意设计师的手中,大熊猫们变得更加顽皮和炫酷,可以是潮玩,也可以是完全由计算机生成的相关主题,非常契合本次展览的大背景:2022成都数字文创嘉年华。

不过,展览现场最令红星新闻记者印象深刻的,却并非作品本身,而是来自热情观众们的留言——展厅一角放着一本留言簿,才短短几天,已经被写满了。翻开这本留言簿,你会感受到人们对熊猫永不枯竭的喜爱,以及借由这份对熊猫的喜爱而传达出的、对美好与快乐的向往。

留言簿第一页上,7月9日,展览开幕第二天,便有人写下这句话:“分开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重逢。你们看,这世界开满了花——圆滚滚,软糯糯。”

观众留言

还有这句话,感觉是在表达对大熊猫形象本身的赞美:“永远年轻,永远不用老去”。

许许多多的熊猫涂鸦也纷纷出现在留言簿上——有长着人脸的表情包熊猫,也有捧着饭盆大吃的“干饭熊”……

在留言簿倒数第三页上,有人写下了对大熊猫的祝福,或许也是对自己或某位微胖朋友的祝福:“一直圆圆滚滚地活着,活好。”

这些无拘无束、活泼自在的留言,让人在莞尔之余,也心生感动。

许燎源:熊猫是成都在世界上最闪亮的一张名片

这次展览现场也有许燎源的两组作品在显著位置展示:一组以雕塑的形式呈现,另一组则以雕塑作品的平面设计图形式展现,都以熊猫为元素,并融入了空间与时间的概念。

格外有意思的两件作品,融入了三星堆元素的熊猫形象——呆萌的熊猫变得表情肃穆,“双手”则摆出三星堆著名的大立人造型,神秘而优美。许燎源说,大熊猫作为动物界的“活化石”物种,三千多年前一定也曾在古蜀人的面前出没,“它在四川生活的历史,或许远比三星堆文明更加悠久。”

许燎源作品《三星堆纵目》

在许燎源看来,成都在世界上最闪亮的一张名片就是独一无二的大熊猫。“这场展览是以熊猫为主题的艺术创意展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整体水平最高的一次。”他说,“看到这场展览的时候,我甚至很难相信这是全国第一次,因为感觉成都早就该有一场这样的主题大展了。”

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顾问之一,许燎源此前给出的建议就是:展览一定要有当代艺术的视野,而不能满足于只做一场好看的文创展。“或许是此前类似主题的小型展览比较多吧,熊猫元素也早已融入到这座城市和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人人都习惯了熊猫的陪伴。”许燎源说,“而这场主题展则让我感到:我们还可以、也应该把大熊猫这张牌打得更响亮、更漂亮。”

王亥:希望熊猫主题展未来能巡展和继续举办

本次展览的另一位策展顾问王亥也对“黑与白”熊猫艺术创意展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他尤其重视和赞赏的,就是此次展览不仅作品内容和形式丰富,并且有着较强的当代性。“有传统的国画和书法对联,也有潮玩和多媒体,无论男女老少,我相信各种不同的观众群体,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部分。”

王亥表示,很希望这场展览在东郊记忆结束后,还可以去其他城市巡展,创造更大的影响和经济价值。“未来如果能有第二届熊猫艺术主题展,那么展出作品和文创产品的销售收入,可以作为下一次展览的启动基金,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长期做下去。”

新媒体展厅

另外,王亥还与红星新闻记者分享了自己许久以来的一个有关大熊猫的“梦想”:那就是能够制作一只高度精确还原大熊猫样貌的三维扫描立体“标本”。

“你别看好像大熊猫对人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形象了,其实多半都是照片和视频。在艺术和设计创作方面,任何抽象熊猫的概念产生,各种变体和变形,都需要有一个依据,一个准确的标本。”王亥希望,能通过这场展览的影响,推动专业的熊猫培育机构和具备相关技术的公司或单位合作,为大熊猫制作一个精准的立体形象,“这样,可以为将来有关大熊猫题材的创作提供最准确的参考资料,我个人是非常期待的。”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摄影报道

编辑 段雪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