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驻诗洞镇帮扶工作队:结对帮扶做贡献 爱心照亮求学路

佛山新闻网7月11日讯 记者冯杏瑜 通讯员谢俊升报道:自佛山市驻肇庆市帮扶指挥部开展“我为肇庆发展做贡献”活动以来,顺德区驻诗洞镇帮扶工作队积极工作、主动作为,以“关爱学子 倾心帮扶”为主题,用心用情用力为诗洞镇办好教育实事。

慈善会爱心助学 温暖莘莘学子

“非常感谢北滘慈善会以及资助我上学的捐赠人,也非常感谢从顺德来的帮扶工作队,我一定会心怀感恩、努力学习,完成学业后用所学回报社会。”就读于怀集县第一中学的高一学生小莉(化名)满怀感激地说。

小莉来自怀集县诗洞镇,家里是原建档立卡脱贫户,靠父亲在镇里打零工维持生活。小莉在收到县里重点高中寄来的录取通知书后,欢欣之余却不禁为自己的学费犯愁,虽然家庭比较困难,可是小莉却不想放弃学业。

帮扶工作队队员谢礼上是小莉所在村的第一书记,在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后向工作队进行了汇报。随后,工作队发动多方资源,积极协调对接,终于通过北滘慈善会联系到一家企业的慈善基金会为小莉每年捐助3000元学费,直到她完成高中学业。

与小莉一样,得到工作队牵线搭桥捐助的还有同样以优异成绩考入怀集县重点高中的小迪、小盈(均为化名)等家境较为困难的学生,他们都来自诗洞镇的原建档立卡户家庭。

在这些莘莘学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来自顺德的帮扶工作队积极主动帮助他们牵线搭桥,发挥大后方的爱心力量,让他们得以继续安心求学深造,为他们的未来点燃希望。同时,工作队也向爱心捐助的企业寄送了感谢信以表达谢意,并呼吁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爱心捐赠助学助医助困的行动中。

院长来上启蒙课 孩子种下医学梦

作为凤艳村的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队员梁翠文一直惦记着凤艳小学的孩子们。第一次到小学了解情况的时候,她就发现几个课室的窗户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下雨天的时候孩子们上课只能搬到远离窗户的位置坐着,但有的时候还是会被雨水溅到身上、书上。为此,她多次联系县、镇相关部门,争取落实资金为学校在暑假期间修补破损的窗户。

派出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也积极支持梁翠文的工作。在赴诗洞镇卫生院开展学术交流期间,温宝泉副院长代表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向凤艳小学捐赠了价值一万余元的文具和图书,并为40多名孩子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医学梦想启蒙课”。

“你们知道‘大白’的防护服是怎么穿的?为什么‘捅一捅’喉咙就知道有没有感染新冠肺炎了?”温院长通过卫生健康小知识,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深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起了孩子们对医学知识的渴望。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我们要把自己所秉承的医学信仰、信念和信心传递给下一代,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们。”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的温宝泉如是说。他表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医学事业发展的未来,因此,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将以结对诗洞镇组团帮扶的契机,发挥医院资源优势,为农村的孩子们上好启蒙课,播下医学梦想的种子。

合力修通振兴道 晴雨无忧上学路

“村里没有学校,孩子现在要到7公里外的六苏小学上课,出入村子就走这条泥巴路。晴天都还好,要是下雨走一趟,全身都是泥巴,孩子读书也不方便。想修一条水泥路进村,是我们好几代人的愿望。”位于诗洞镇实源村天堂自然村的村民李庆怀说道。

帮扶工作队在走访中了解到,这条晴天飞灰、雨天沾泥的山道就是天堂村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但由于入村距离长、资金缺口大等原因,泥路一直没能动工改造提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工作队将天堂村长达4公里的入村路硬底化工程提上议事日程,并协调镇、村共同谋划,将完善该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的乡村振兴驻镇帮扶项目。

入村路硬底化动工后,工作队积极发挥驻镇帮镇扶村“监督员”角色,与镇领导一道赴天堂村向项目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了解道路建设进展,查看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收集村民意见建议,积极配合镇有关部门,实地监督跟进项目有关情况。

至今年6月底,天堂村的入村路基本建设完毕,呈现在100多名村民面前的是一条承载几代人的“振兴之道”,不仅极大地便利了村民的日常出行,也解决了村民“急、难、愁、盼”的心头事。与此同时,每天步行往返外村读书的孩子们也告别了行走不便、沟沟坎坎、凸凹不平的泥巴路,走上了一条混凝土铺就的上学路、成才路。

求学不易遇困难 北滘企业来帮扶

在仁和村,一提到龙姨一家,四邻八舍都会伸出大拇指,“她家真的不简单,把三个孩子都送上了大学。”

龙姨平时在外务工,深谙读书重要性的她一门心思想让自己的孩子读书成才,而她的孩子们也特别争气,从小就开始用心读书,并且陆续考上了广州的大学。但是作为家中的唯一劳动力,她一个人需要供3个小孩读大学,背后的艰辛可想而知。

为了让诗洞镇考取大学的优秀学子都能顺利安心上学,帮扶工作队通过北滘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与森达美信昌机器工程(广东)有限公司取得联系,企业当即表示捐赠3万元爱心助学金,用以解决诗洞镇农村家庭上大学经费不足的燃眉之急。

“乐善好施、奉献爱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回馈社会、关爱社会是企业应尽的职责,今天我们尽一点绵薄之力,希望能对生活困难家庭有所帮助。”森达美信昌机器工程(广东)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祥表示,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得到这笔捐助款后龙姨难掩感激之情,当即向工作队表示,三个孩子这么努力,现在又有爱心人士的关心帮助,今后不管再苦再难,都一定会支持他们完成学业。其他受资助的大学生们也表示,这次捐资助学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资金方面的帮助,也是精神和心灵上的鼓舞、激励和鞭策,更给予了他们信心和勇气。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他们将把这份关爱化为奋发学习的动力,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国家、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