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丨三次“打卡”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 次次难忘

  □魏永贵

  历时3年,哈密河生态恢复工程即将完工。届时,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将贯通主城区,成为哈密市民及游客新的打卡地。

  回想起来,记者也曾在如今的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三次打卡,次次难忘。

位于哈密市伊州区的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景观一角(4月18日无人机拍摄)。记者 蔡增乐摄

  第一次是在2007年夏季,去的是当时的哈密市人民公园。公园面积很大,游客多。但是从景观上讲,与疆内各地的公园区别并不大,凉亭、小路,都差不多。印象最深的就是树多,绿树成荫,凉爽怡人。

  第二次是在2021年夏季。哈密河生态恢复工程大部建成,新的人民公园已经开放。园内由桃溪柳曲、半亩山水、左公烟柳三个主题组成,通过对现场水系、乔木、灌木、草坪的搭配,采用实地野山石造景,亭廊点缀其间,如塞外江南,可谓移步即是景,处处景不同。公园面积依旧很大,人不少,但是并不拥挤,真是消暑纳凉、散步健身的好去处。

  前不久又去哈密。抽了半天时间,步行去了豫园、人民公园、同心园、全民健身广场。此次参观深受震撼,公园与广场的绿化、景观、设施均属一流,文化气息浓郁。特别是交通非常便捷,在城区绝大多数地段,步行5到15分钟就能进入“十园两广场”的其中一处。哈密市民真是太有福了。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哈密市公园内的三次打卡,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折射出的是哈密市城市建设的变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进步、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经济与社会事业建设的成就。

  哈密河流淌着历史、承载着文化、见证着变迁。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正是这些历程的缩影,期待即将完工的哈密河生态恢复工程能给大家带来更多惊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