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惧“烤”验!这一次,她冲锋在前守护锡城

现代快报讯(记者 朱鲸润)防控第一位,党员干部冲在第一线。 2020 年大年初一,她作为江苏省首批援鄂医疗队中的一员驰援武汉,近日,无锡突发疫情,她又再一次站出来守护自己爱的这座城市 ! 她就是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护士长杨牡丹。自 6 月 29 日起,杨牡丹就以院为家,日夜坚守。作为点位的护理负责人,她事事冲锋在前,处处敢于担当、点点严格要求,用行动展现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筑起安全防护墙

根据无锡市卫生健康委统一部署,医院发热门诊按操作标准要求为无锡市经开区、滨湖区所属的高中风险区、居家医学观察、居家健康监测期内的孕产妇提供产检、留观与诊治服务。

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杨牡丹带领科室各位护理骨干加班加点,深入研究防控救治要求,熟练准确对每一名救治人员进行人群判定和管理,进一步规范护理流程,处处从市民角度换位思考。

杨牡丹深知防控责任重大,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严把深管,从疫情防控、患者救治、物资保障等方方面面联动协调,每一次带队进入缓冲区,她都是进入 " 标准程序阶段 ",穿防护服,戴 N95 口罩、帽子、手套、面屏,手卫生,一道道防护流程必须眼里心里走几遍才放心。

每一次进入工作状态就打开 " 机器人模式 ",手脚不停、思路飞转、口中不停,防护加强再加强,6 小时滴水不进。也正是这样的 " 死抠细节、如履薄冰 ",才筑起发热门诊的安全防护墙。

丹心寸意 皆为有情

7 月 6 日中午 12 时,发热门诊来了一名因腹痛、宫缩频繁就诊的三胎孕妈妈徐女士。经检查,徐女士宫口全开,分娩在即。此时,徐女士却忧心忡忡,担心因为自己是居家健康监测人员不能顺利进入产房。既要保证母子平安,也要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杨牡丹立即协调产科、麻醉科、新生儿科等医务人员,启动防护措施后将徐女士闭环转入隔离产房,助其顺利分娩。" 不要担心,我们来为你安排。" 在等待闭环转运的过程中,杨牡丹一边握住徐女士的手,一边为其加油鼓劲。

除了特殊孕产妇,发热门诊还收治其它有发热或(和)呼吸道症状等且无法明确排除新冠病毒感染、有流行病学史或存在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苏康码异常等患者。" 近日最高收治量达 52 人次 / 天,每位患者出院后,我们都要严格消毒与终末处理,光这一项操作就需要花上护理人员不少时间。" 虽然忙得脚不沾地,但每一项工作杨牡丹都做到细致入微。

一些高龄患者腿脚不便,杨牡丹便成为她们的 " 临时家人 ",替他们安排好饮食起居,为他们跑上跑下办理手续;因发热门诊闭环管理,独处一室的病房时光难免会让一些患者感到孤独焦虑,这时,杨牡丹又成为他们的 " 知心朋友 ",耐心沟通、常常安慰,以微笑引导他们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病情。

为确保同事安全,在穿脱防护服时,杨牡丹化身 " 细节控 ",总是将目光锁定在细微的操作上,反复提醒院感防控注意事项。下班后,她又是 " 操心管家 ",关心着每一位同事的健康状况与生活需求。

默默的付出背后,都是从不提及的奉献。每一次脱下沉重的防护服都是汗湿衣衫,每一次摘下口罩都是满脸勒痕,每一次走进病房都是加班加点 …… 每天,她仅能保证 2-3 小时睡眠时间,但她一点儿都不觉得辛苦。她说," 无数人都在支持我们,我们充满干劲!"

危难显担当 细微见深情

每一次执着奉献都是始终如一,每一次勇毅逆行都是义无反顾,每一次细致入微都是一以贯之。" 非常时期,我愿意冲在守护锡城百姓健康的第一线,毫不畏惧,挺身而出,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他人 ……" 新冠肺炎疫情笼罩下的 2020 年春节,一封铿锵有力的请愿书感动无锡,写下请愿书的人正是杨牡丹。

现代快报记者获悉, 2020 年的大年初一,杨牡丹作为江苏省首批援鄂医疗队中的一员驰援武汉,参与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 31 病区的支援救治工作。在武汉的 53 天时间里,杨牡丹作为护理骨干始终战斗在救治一线,从静脉穿刺到更换补液,从体征测量到雾化检测,每一项工作都细致入微、严谨之至。

杨牡丹先后获得江苏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无锡市 " 最美战疫先锋 "、无锡市卫生健康委 " 优秀团干部 "、医院 " 优秀护士 "、" 最美榜样护士 " 等荣誉称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