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D立体救援开启急救新模式

我国每年约54.5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相当于每分钟有一人因心脏骤停而倒下。心肺复苏和电击除颤(使用AED)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决定性措施。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把AED带到患者身边?

近日,苏州一家专注于心脏节律管理的医疗企业——维伟思医疗宣布推出AED立体布局方案。公司自主研发了固定位AED、移动AED和无人机AED,通过三种AED的协同布局,能够显著提升急救效率和AED覆盖效能。

心脏骤停1分钟内进行除颤,患者生存率高达90%。除颤每延迟1分钟,患者生存率下降7%-10%。目前,我国院外心脏骤停救活率不足1%,AED的使用面临着整体覆盖率不高、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在黄金救援时间内把AED送达现场难度很大。如何在提升AED利用效率与用好有限的财政资源间做好平衡,是有关部门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例举国内某新一线城市,面积8000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若全市配备固定位AED,以每十万人200台计算,需20000台;如以黄金四分钟救援距离计算,约需40000台AED。然而,城市人口密集区与农村、山川湖泊等区域情况不同,全部使用固定位AED的布局显然不合理,会导致使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情况。

AED的立体化布局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目前,国内已有城市开始规划试点。

1、固定位AED

固定位AED可四年长时间待机,多用于公共场所、较为封闭的环境,如商场、教学楼、写字楼等,辐射特定范围。

固定位AED

2、移动AED

维伟思自主研发的移动AED仅手机大小、重量约600克,可由安保人员、交巡警察等随身佩戴,或在公交车、出租车、巡警车上配备,接到系统派发的急救任务后,移动AED将变成流动急救站,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相比固定位AED,移动AED行动方向由来回变为单向,同时AED专人专管,节约了判断、找寻及取用的时间,急救效率更高。移动AED的覆盖效率是固定AED的数倍,大大提高了AED的救治范围。

3、无人机AED

维伟思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中航金城无人系统有限公司合作推出无人机AED

接到紧急呼叫,120急救人员通过无人机综合管控系统进行调度,无人机自动出舱,精准定位事发地。借助5G网络,120急救人员可远程指导施救,实现无时差隔空远程生命数据传递。

经计算,仅需1000台移动AED、100台无人机AED及10000台固定位AED,即可实现该城市全覆盖。整体所需AED数量是全部使用固定位AED方案的1/4,显著提高AED的单位利用效率,而且节省了投入成本。

AED立体布局方案的创新模式打通了从地面到空中的急救立体化通道。施救者只需一键呼叫120,就有AED到达身边,全面保障居民健康安全,赋能智慧城市、助力健康中国2030。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