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研究》开题研究报告在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行

 

为进一步提高偏远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打破学校个体发展局限,推动城乡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相对均衡发展。7月13日下午,《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研究》开题研究报告在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行,陕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王彬武出席并讲话,省教科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吴积军做主题报告。

省教科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长远宣读了《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研究》确定为2022年度陕西省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研究项目的通知。

近年来,陕西省通过线上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进一步缩小了区域、城乡教育差距,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教育均衡越来越表现在师资的不均衡上,虽然通过支教、送教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师资的均衡发展,但是支教者力量有限,送教活动次数有限,不能从深层次上改变师资不均衡的问题。农村学校、偏远地区教育面临重重困境,成为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难题,亟待解决。迫切需要创设一种促进城乡教师协同成长的机制。

吴积军在报告中指出,此次项目主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解决乡村教师专业提升缺乏交流环境与成长平台的问题。通过“城乡教师共同体”,建立城乡教师紧密联系机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聚焦乡村教师专业成长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实现常态化交流,资源共享,名师指导。二是解决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成长动力的问题。三是解决乡村教育从“输血”到“造血”的问题。“城乡教师共同体”把城乡教师融入一个有机整体,设计共同的成长目标,制定共同的发展规划,采取相互关联的考核评价,增强骨干教师专业荣誉感、成就感,促进教育教学创新,超越自我。

王彬武点评时强调,要准确理解城乡教育差异的现实背景,要充分发挥我省十年来培养的上万名“三级三类”骨干教师队伍特别是教学名师在教师建设中辐射引领带动作用,名师共同体组建亟待加强。同时,在课题项目的研究中要凸显“学习”的重要性,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不同于简单的共同体,核心和要义是通过“名师问诊”、“名师视导”、“名师领航”,构建一个平台,创设一种机制,量身培养、帮助教师职业生涯的成长。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互帮互助,解决双方在个体发展中的瓶颈和障碍,使他们在长期的交互活动与协同合作中共建共享优质的资源,逐步发展为一个互为依靠、共同成长的教育命运共同体。

王长远在采访中表示,陕西省“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已在榆林市子洲县、咸阳市淳化县成功举办两期。此次项目课题实施分为四个阶段,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法、观察法和基于设计的研究;预计在2023年5—6月整理出项目研究过程中的资料,对项目进行科学分析和归纳整理,汇编资料,分析数据,撰写项目结题报告。

记者|胡晋瑜

编辑|胡晋瑜

审核|小贝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