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拟建设静态交通智慧管理平台,提高车位利用率

2022年,石景山区如何进一步推行道路停车改革,解决百姓停车难问题?在慢行系统建设方面,将推出怎样的举措?在共享单车管理上,今年将秉承怎样的工作思路?本期治堵大家谈邀请北京市石景山区城管委交通科副主任科员崔玲霞,北京市石景山区城管委道路科科长彭鹏为您解答。

年内计划新增停车位5000余个

2022年,石景山区将重点推进8处停车设施建设,力争年内新增停车位5000余个。

8处停车设施建设包括:3个居住区停车场和5个商业及办公配套停车场,其中,石景山区唯一的一处P+R停车场(即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停车设施建设项目),计划2023年底前完成建设,新增P+R停车位400个。

此外,还包括调色板花园地下停车库。该项目位置是原玉泉鲁谷建材市场。地上部分拟规划调色板花园项目,地下规划建设地下停车库。位于石景山区东部,项目西起雕塑园南街,东至石槽中街,北起规划三路,南至莲石东路辅路。

车库效果图   图自|北京石景山

北京市石景山区城管委交通科副主任科员崔玲霞介绍,目前,地下停车场设计方案基本稳定,取得前期规划手续,待取得立项批复,力争2022年底前开工,2024年竣工,预计新增停车位1660个。调色板地下停车库建成将有效解决远洋山水等周边小区停车难问题,同时结合地上绿地公园,打造石景山区新地标。

拟建设静态交通智慧管理平台 提高车位利用率

北京市石景山区城管委交通科副主任科员崔玲霞在节目中介绍,2021年石景山区已在全市率先实现道路停车电子收费视频管理全覆盖。目前,石景山区路侧共有56条道路3990个停车位,其中高位视频53条道路3625个停车位,视频桩1条道路215个停车位,移动视频管理3条道路150个停车位。

2022年,区交通委将对石景山区电子收费工作进一步改革,转变路侧运维模式,逐步取消现场停车管理人员,减少人工成本投入,充分利用高位视频技术,实现智能化远程监管服务,不断提升石景山区静态交通精细化治理水平,实质性落实道路停车电子收费管理的降本增效。

图自|石景山城市管理

  • 拟建静态交通智慧管理平台

崔玲霞介绍,2022年,拟建设石景山区静态交通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内容包括静态交通综合运营监管系统、静态资源分析研判系统、图像辅助分析系统、路侧停车场数据监管系统、考核数据支撑系统、路外停车场数据监管系统等11个分系统,400 余个功能模块。”

建设投入使用后,一方面将提升数据共享服务能力。有效推动我区停车有偿错时共享、停车诱导、停车设施信息报送、道路停车改革等工作;另一方面提高车位利用率。精准提供泊位诱导服务和错峰共享服务,为百姓停车提供精准便利的停车服务。

鲁谷街道打造慢行系统示范街

  • 增设电动车违法抓拍高清探头

今年,北京石景山区计划选取鲁谷街道作为慢行系统示范街道,拓宽非机动车道和人行步道、机非混行路段增设慢行优先提示牌、改移人行步道电杆、电箱、报刊亭等“拦路虎”、学校医院周边增设限速和禁鸣提示牌、乱停车点位加装违章抓拍探头、电动车违章频发点位增设高清电动车违章抓拍探头、增加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和立体停车架点位等。

  • 多措并举为慢行护航

除了示范街区建设,石景山区还将多措并举为慢行护航。

在保障自行车路权方面,针对路面宽度12米以上道路,设置非机动车道但实际非机动车通行宽度不足(小于2.5米)的路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拓宽,保障其通行宽度达到2.5米以上;

针对路面宽度大于等于12米的机非混行道路,采用增设绿化隔离、施划地面标线等多种形式设置独立自行车道,保障自行车独立路权;针对路面宽度小于等于12米的机非混行道路,采用增设慢行优先标识等形式强化自行车路权。

图自|北青社区报石景山版

此外,增加步道通行空间。针对步道通行宽度不足2米的道路,采用增加树池盖板的方式拓展步道通行空间。净化步道通行空间,针对设施(如线、杆、箱、亭等)占用影响步道通行空间的道路,采用挪移、箱体“三化”、“多杆合一”、架空线入地等方式进行改造,保障步道空间。

多措并举治理共享单车秩序

在共享单车管理上,石景山区今年将继续推进电子围栏建设。围绕地铁6号线及其沿线、地铁11号线及其沿线、石景山区政务服务中心周边区域安装部署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实施入栏结算和区域管控。

图自|石景山城市管理

开展共享单车运行专项治理,督促企业增加调运人员和调运车辆的投入,及时码放、清理和调运车辆,做好车辆清洁消毒工作。增加城市管理手段,持续强化共享单车停放秩序管理,开展宣传引导,上半年已开展宣传引导活动70余次。

强化巡查   图自|石景山城市管理


打造首钢北区慢行系统示范区

北京市石景山区城管委道路科科长彭鹏在节目中介绍,首钢园周边慢行系统建设方面,补充了“首钢高线公园”、“北京冬奥公园马拉松场地”、“轨道交通(M11号线)”建设中慢行道建设的不足的情况,进一步完善了“四道融合”建设体系。

同时,解决各项目场地衔接存在问题,比如:高线公园出入口与绿地衔接,部分道路路口和车站存在高差,光面石材地面较湿滑等情况。有效解决各项目建设中衔接不畅的问题,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为居民出行提供便利保障。


高线公园效果图|图自北京晚报

此外,有效治理共享单车停放问题,设置入栏结算区和立体停车架,进一步规范共享单车用户的停车行为,提升首钢北区交通秩序和环境秩序,改善区域交通出行品质,降低城市管理运行成本。

来源:北京交通广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