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矿标:在大湾区体验“广州速度”

本报记者 黄嘉欣

廖矿标在工作(受访者供图)

26岁,提前拿到博士学位毕业;29岁,自主设计并成功建立了国内第一家完整的高通量化学合成平台……

这不是神秘科学家的“剧本”,而是一位广州“90后”青年的真实经历。他就是廖矿标,第二十四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广州标智未来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广州实验室药物与疫苗研究部研究员。廖矿标在化学合成领域的成就,充分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潜力与活力。

“小镇青年”在广州启航梦想

廖矿标出生于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从大山里走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镇青年”。2009年开始,他在中山大学度过了充实的大学生活,为之后的科研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2013年,廖矿标前往国外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由于成绩优异,他在2017年提前获得了博士学位。

一次偶然的机会,廖矿标受邀到广州作学术报告。当时,广州生物岛实验室的一位领导对他说:“回国吧,我们一起干一番事业。回广州,你是广东人,回家吧。”短短的一番话在廖矿标的心里荡起涟漪。2019年,廖矿标收拾行囊回到广州,正式加入生物岛实验室。他主动担任生物岛实验室研究员、化学合成平台负责人,致力于化学与化学生物学领域的基础研究。

当时的生物岛实验室是一个全新的科研机构,没场地、没设备、更缺人,廖矿标却十分喜欢这种“从零开始”的风格。不到3年的时间,廖矿标的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他自主设计并成功建立了国内第一家完整的高通量化学合成平台,实现了化学合成的自动化、标准化、批量化以及微量化。平台不仅建设和运行成本低,而且实验效率远高于国际同类平台,填补了我国在相关技术领域的空白。在2020年,平台更是被用于疫情攻关工作。

在做科研的同时,廖矿标也为培养青年人才做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廖矿标说,科学家的工作与生活其实并不“神秘”。相反,普通人也需要“探索未知、试错和坚持、创新”的科学精神。为了在更多青少年心中埋下科研的种子,廖矿标主动开放实验室,积极配合举办各类科普活动,推动青少年深入科研一线,感受最先进的科研环境,了解最前沿的科研技术。

充满活力的“广州速度”

在推出一系列研究成果之后,廖矿标的目标越来越广阔。为了解决化学合成依赖高水平人才手动试错的传统难题,更为了突破外国对化学数据库的垄断,廖矿标创立了广州标智未来科学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以创建中国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数据库为核心目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化学预测模型,推动化学合成向自动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

“这就是广州速度、大湾区速度。”廖矿标的公司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已经完成了3轮融资,第二条生产线也已经开始启动建设。他说:“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政府效率非常高,黄埔区的城市面貌很好,年轻人聚集于此,充满了活力。在这里,可以体验到梦想以飞奔的速度向你靠近。”作为一名身在广州、扎根奋斗的“90后”青年科学家,廖矿标由衷希望用自己的全部知识和经验,为广州的发展奉献科技力量。

扫码查看人物青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