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利州:生态“凉资源”带动文旅“热经济”

连日来,多地开启超过35摄氏度的“烧烤模式”。如此“桑拿天”,对于森林覆盖率达6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0天以上的四川广元市利州区来说,如何以绿水青山激活避暑经济?

“乐游”+“惠游”,吸引游客

“相机、水杯、遮阳帽,出行必备三件套。”7月10日一大早,来自重庆的李女士便乐滋滋地开始了她的周末游。“坐动车只需两个多小时,这里好凉快,空气清新,离城近,门票也优惠!”说起到利州区天曌山避暑,李女士赞不绝口。

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曾为幼年武则天避暑、游玩之地,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最高月平均气温20.6摄氏度,平均气温低于广元市区2~4摄氏度,属于典型的“凉资源”。

游客在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玩耍

游客在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玩耍

“我们景区的惠民游活动针对全国所有学生,凭学生证免门票,重庆、四川籍游客8000张景区门票免费送,每天限量50张,重庆籍游客还可享受门票‘买一送一’的优惠。”景区工作人员介绍道,和李女士一样,近期选择到天曌山避暑的游客,大多是自驾游、亲子游。

沿天曌山旅游环线蜿蜒而上,清凉的感觉扑面而来,景区一改往日康养路线的“高冷范儿”,亲民的体验游项目明显增多。三五成群的游客从七彩游道穿林而过,累了,要么在丛林吊床小憩,在“爱心鸟巢”惬意禅坐,要么在木板吊桥上回忆“青春年华”,或者扯起嗓子在“呐喊喷泉”比比肺活量,尽情释放……利州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局长王勇介绍,天曌山景区自4月营业以来,每逢周末,其网红打卡点迎来不少“回头客”。同时,为推动川渝两地文旅资源共用、客源共享、市场共建,按照“限量、预约、错峰”等疫情防控要求,利州区还大力推介“女皇故里文化游”,开展“川渝一家亲——景区惠民游”活动,通过发放免门票等“高温补贴”,降低自驾游出游消费成本,提升游客出游意愿,加速文旅产业“内循环”。

“多点”+“多元”,带富村民

“我们家离天曌山景区近,这段时间来避暑的人多,一天最多能接待15桌,按照每桌400元算,收入6000元,加上住宿,一个月毛收入3万元左右。”利州区三堆镇飞龙村六组梁启珍乐呵呵地算了一账,即便只有半年的营业季,老两口在家净赚10余万元不成问题。

如今在利州区,受益于景区带动而增收的不只是梁启珍一家。旅游为民、旅游惠民一直是利州区发展文旅产业的出发点。为了让网红点“打卡游”走向深度“体验游”,把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利州区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推进旅游与农业、文创、商贸、生态、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在全区建成漫天岭国际滑草场、菖溪河漂流、天曌山滑翔伞基地等多个新业态景点。

“有了好的景点,如果同质化发展,不可持续。”王勇说,根据老人康养、学生避暑、家庭休闲等夏季避暑市场需求,利州区持续完善研学夏令营、户外运动、亲子阅读等避暑旅游项目,“体验项目+精品民宿+农家乐”的高低端互补模式,让景点越来越有“游头”,不仅有郁郁葱葱的自然景观,也有宁静致远的人文景观,让游客获得审美上、心灵上、精神上的多维度体验。

打破门票经济的束缚,反而赢得旅游发展的新空间。利州区在发展森林康养、温泉康养、运动康养等多元化避暑模式的同时,也丰富了景点周边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等旅游体验新业态,提升了游客的消费黏性,“回头客”日益增多。目前,利州区已接待游客83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亿多元;29家特色民宿、137家农家乐点缀在高山湿地康养之旅等5条精品旅游线路上,创造直接就业岗位300多个,间接带动10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郭桂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