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示范区石庄村: 产业兴旺促乡村振兴提“颜”增“质”



石庄村内一处游园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张劲松 见习记者 田亚楠 文/图

核心提示

“这样的乡村太美了!”7月12日,走进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许湾办事处石庄行政村的街道上,清幽宁静的巷子干净整洁,精致美观的房子错落有致,白墙灰瓦的农舍掩映其间,绿水清波的坑塘遥相呼应……清晨的阳光正好,村民们围坐一堂,共唠家常。

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近年来,石庄村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生态宜居两大目标,狠抓生态建设、产业强村等重点工作,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生态建设战略,发展经济促振兴,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如今,石庄村群众的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三大坚持”打造石庄人居环境新图景

“现在垃圾不见了,坑塘边修了跑道,周围种植了柳叶马鞭草,真是漂亮。”石庄村村民肖荣亮看着改造后的自家门前,欣喜万分。

“不管是老人、年轻人还是小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乐趣,小孩喜欢在花丛中嬉戏游玩,年轻人喜欢坐在池边钓鱼,老年人或是三五成群坐在旁边的亭子里乘凉唠嗑,或是在游园中小憩。这种亲近自然的感觉,特别惬意。”说到村里坑塘治理,村民王兴芝的言语间满是欢喜。

近年来,石庄村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目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石庄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让群众的生活过得更舒服、更红火。如今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更加舒适,一幅洁净静谧、优美宜人的生态宜居乡村画面成为现实。

坚持“提升绿化、打造亮点”的整治方向。石庄村在“拆到位、扫干净、摆整齐”的基础上,聚焦农户房前屋后和村庄公共区域,从细节上营造亮点,让村庄美起来。通村主干道路100%绿化,进行坑塘改造,入村路段景观绿化提升改造,沿街房屋立面统一改造,使生态环境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石庄村第一书记时彦龙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特长和曾经在设计院工作的优势,为石庄行政村设计了一套人居环境改善方案,打造一条景观入村主干道,进行绿化美化提升;打造一条党建宣传文化街道,突出乡村民居文化特色;改造治理废弃坑塘,打造具有田园风光,集观赏、休憩、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游园。

坚持“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整治目标。在整治过程中,石庄村突出“净”字,以“治六清、抓六乱”为重点,坚持拆旱厕和建公厕无缝衔接、改户厕和建管网统筹推进、垃圾分类清运闭环管理等多措并举,聚焦死角盲区,集中人力物力,全面开展集中整治。完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加快雨水管道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加强亮化,提升村貌,计划投资扩大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建设。完善农村路网功能,高标准高质量配套建设生活与污水管网、垃圾箱、路灯、绿植等设施。截至目前,垃圾杂物清除90余处,拆除旱厕27座,治理污水坑塘5处,新建垃圾分类亭10处,完成全村雨水管网并网工程,干道沿线及村庄风貌实现“一眼净”。

坚持“文明创建,文化引领”的整治方法。要实现人居环境“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需要制度、机制来保障。石庄村强化党建引领,制订完善“门前三包”等规章制度,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深入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工程,修建村史馆、易物角,村内图书室购置投影仪等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好文化设施作用,让农村文化平台服务于群众。引导群众养成卫生意识和文明习惯,积极参与到村庄建设、管理上来,构建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有力保障了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

产业兴旺助力 石庄村乡村振兴

“大丰收,今年又是大丰收呀!”在石庄葡萄园温室大棚里,一排排葡萄藤整齐排列,一簇簇绿叶层叠交错,一串串葡萄从叶缝里娇羞遮面,如黑珍珠般圆润诱人、硕大可喜,几位村民正忙着采摘,不时传出阵阵欢笑。

“我们常年在葡萄园里干活,离家近又不累,还能照顾孩子,每月能领近2000元呢。当了一辈子的农民,这些活难不着我们。”石庄村村民王大嫂说。

近年来,石庄村坚持把扶持壮大产业发展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以“产业强村”为目标,依托石庄村农产品、养殖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产业经营发展。做大做强“旅游观光采摘、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实现产业强村富民,为建设美丽富裕石庄村奠定坚实基础。

石庄葡萄园温室大棚占地36亩,主要种植“早玫瑰香”“阳光玫瑰”“玛瑙提子”等多个品种,由于上市早、耐存储,颇受消费者喜爱。“去年葡萄出现病虫害,影响产果,我特别着急,后来时彦龙书记主动帮助联系专家进行病虫害防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我扩大了种植面积,希望发展得越来越好。”石庄葡萄园老板石荣春说。

在石庄村,像石荣春一样的致富先锋,还有郭忠志、肖中俊等人。目前,石庄村致富先锋领办的致富项目涵盖了农业、养殖、旅游等产业,辐射带动46名村民入股分红,有力推动村财增收、群众致富。截至目前,该村种植大蒜、红薯面积2300亩,新推果树林150亩,建设果园用水井30口,建设仓库2座。特色种植产业可实现长期就业人数为170余人左右。该村完成羊养殖1200只、猪存栏15000头目标任务,养猪基地11处,养殖产业实现长期就业人数150余人。

晴天丽日下,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源源不断地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光伏所发的电直接输送到国家电网,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时彦龙告诉记者。

据了解,自2019年起,石庄村先后投资55万元发展光伏发电,每年能稳定获得8万余元的收入,为当地群众的致富增收、村庄的乡村振兴“出劲使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时彦龙的带领下,石庄村在各种环境区位条件不利的因素下,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现石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3.1万元,其中光伏电站项目年收益达到8万余元,入股越秀、建业等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年收益5.1万元。多元的产业发展,有效解决了石庄集体经济收入单一、薄弱的问题,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为持续推进村级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深化拓展“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破解了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难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