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融合 赋能乡村振兴

图为福建农林大学实践队走进大洋乡,在撂荒地复耕田间考察水稻台粳8号生长情况。

7月5日,在涵江区新县镇夹漈草堂,由莆田学院校领导带队的管理学院师生一行,通过实地开展社会实践、第二课堂、课题小组等形式,为郑樵文化发展“把脉问诊”,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莆田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与新县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在张洋村建立莆田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实践基地,校地携手搭建良好平台,实现资源联用、发展联促,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依托高校人才、双创、文化挖掘和地区资源等优势,校地双方将在郑樵文化研究、乡村文旅开发、空间美学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研学、乡村治理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打造政产学研的合作典范,为加快打造“千载郑樵志、百年古邑府、十里湘溪景、一篇外坑史”注入新动能。

这是涵江区扎实开展校地合作、联手推进乡村振兴所取得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成果。近年来,该区持续深化拓展校地合作,着力搭平台、建机制、优服务、聚合力,把院校的教育资源、人才优势与涵江发展需求有机融合,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活力,提供了服务支撑,实现了双方合作共赢。

盛夏时节,江口镇东大村人气满满,富有侨乡独特文化气息的“十里蒜溪景,百年南洋风,千载驿道情”秀美风光,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依托蒜溪独特人文、水资源和生态景观,东大村委托专业团队进行深度挖掘、梳理、提炼,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鲜明在地文化特色的乡村文化IP素材库,率先在国内建立完整的乡村文化资产包,带动文化旅游美好体验,留住乡愁赋能振兴。

今年来,该村又与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以“校村共建”为载体,在打造文创基地、建立实践基地、推动乡村治理、组织党建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等方面下足功夫,借“智”借“力”打造彰显“南洋风情、梦里老家”的宜居宜游宜业美丽乡村示范空间,助推乡村振兴。

与此同时,乡村地域资源优势也吸引大学生实习实训。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德育实践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文创基地”等落地东大村,“莆田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在官庄村成立等,成为高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和劳动教育基地,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平台,共同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今年暑期,依托“校地共建”牵线搭桥,涵江美丽乡村成为高校学子创新创业、实践研学的广阔舞台。

莆田学院学子走进官庄村开展“我为官庄‘绘景观’,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亲近蒜溪特色景点及浓郁南洋风韵的建筑群等,现场开展创意写生,用生动绘画助力提升侨乡文化独特魅力;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师生来到大洋乡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他们走进知青公社,了解“我在大洋有亩田”共享稻田认领活动开展情况,通过短视频、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提升大洋优质米知名度,扩大销路,促进产业发展农户增收。

校地携手,赋能乡村振兴。涵江区加强校地合作联建,努力探索深化校地合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间”,打造乡村振兴实践中可持久实施的“新引擎”,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来源:湄洲日报 记者:朱秀花 林亦霞 康杉珊 文/图 编辑:吴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