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广州,一起出发!“新时代好少年走读广州”穗港澳青少年主题研学实践活动火热进行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日前,由市委统战部、市文明办、市关工委、市委老干部局、市教育局、市文广旅局主办“喜迎二十大 新时代好少年走读广州”——穗港澳青少年主题研学实践活动在广州发团。

红色之城和文化之城2条路线首发团成员亮相。

结合“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州所能”,主办方组织6大主题精品研学路线,借助广州“新时代好少年”和穗港澳优秀学生的视角观察和实践体验,带领更多青少年“读懂广州 热爱广州 奉献广州”,讲好广州故事,为广州未来的发展凝聚青春之力。让我们跟随三地青年脚步,在“智造之城”“生态之城”“商贸之城”“文明之城”等线路中读懂广州。

红色之城和文化之城2条路线首发团成员亮相。

智造之城

体验国之重器的“速度与激情”

7月8日,15名青少年相继走进科大讯飞华南有限公司、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和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走访了解广州高新科技和生物医药领域的企业发展现状,记录、拍摄他们所见、所感的广州“智造”。据介绍,新时代好少年走读广州研学团此次探访的3家企业,均系“广州智造”的典型代表。

“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有什么意义”“人工智能在未来世界的应用场景是什么”……青少年们带着一颗好奇心走进科大讯飞华南有限公司,认真倾听、记录、思考。

在展馆里,人工智能虚拟主播用多种语言给大家播报,讲解员介绍了创造虚拟主播的背后故事,“不介绍的话,还以为是真人呢!”青少年惊叹道。“AI+翻译”也给大家带来惊喜,青少年尝试让机器翻译普通话甚至粤语、四川话等方言,场面逗笑,十分有趣。现场发言时,大屏幕上将语音实时快速并准确转换成文字,让大家大开眼界。几个青少年跟人工智能机械臂下围棋,迟迟不肯离开……看到人工智能在生活、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大家直呼新奇。

“什么是超级计算机”“为什么要研制超级计算机”……在超级计算科普教育基地,讲解员为大家科普了超级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介绍其发展态势,以及在工业设计制造、生物医药健康、大气海洋环境、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详细的介绍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到,超级计算机不仅可以支撑起大国重器,也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服务于各行各业。

港澳学生代表、广州市第一中学学生蔡琳表示,本次研学之旅,她对超级计算机最感兴趣:“天河二号很壮观,我为祖国的科技发展感到自豪!经过这次研学,让我对超级计算机有了更深的了解,以为离我们很遥远,原来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据悉,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是国家在“十二五”期间部署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是支撑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多年来,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一直深耕粤港澳大湾区,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提供全面支撑。

生态之城

进“厂”下“田” 领略“生态广州”

7月9日,来自海珠区各中小学的青少年走进广州市第六资源热力电厂和南沙明珠农业公园,学习生态环保新理念,感受乡村振兴之路,从“听、看、写、讲”等多个角度,走读“生态广州”。

近年来,随着垃圾分类工作在广州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意识深入人心。但你知道吗,在广州市第六资源热力电厂里,生活垃圾还能变废为宝,成为发电的“重要燃料”,“点亮”广州。

“好漂亮,没想到垃圾焚烧发电厂也能建设得像景区一样美!”科技感满满,如同景区般的园区,让来自广州市六中珠江中学初一级的学生陈启漳惊叹连连。他说,这里改变了以往他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印象。

广州市第六资源热力电厂位于增城区仙村循环经济产业园内,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2250吨,年处理生活垃圾75万吨,年发电量约2.7亿度。2018年12月19日,第六资源热力电厂环保科教中心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是增城首家以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为主题的环保教育展厅,广州一张靓丽的“环保名片”。在参观过程中,不少同学表示对垃圾焚烧的发电流程和原理,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更清楚地认识到做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近距离观察外形奇特的蛇瓜和老鼠瓜、体验VR水稻插秧、下田里干农活……当天下午,“生态之城”首发团的孩子们来到南沙明珠农业公园“打卡”,过足一把“超级小农夫”瘾。

“随着时代发展,手机、数据将有可能发展成为‘新农具’‘新农资’。”在农业科普馆里,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习沙田农业的发展史、了解数字渔场模型及鱼菜共生4.0模型、体验新型农业的便捷与魅力。在“超级小农夫”课程中,孩子们通过学习种植、养护水稻知识,真正体验农耕文化。

来自广州市铁一中学的廖孜瑜表示,以往每年暑假她都会和妈妈一起回农村老家,去田里帮忙,平时在家也会种一些植物。“但下午在公园里的所见所闻,仿佛是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很震撼!”

商贸之城

感受千年商都的经典魅力、时代活力

“这里环境很新鲜,有科技感,还有点梦幻感,以后有机会我也愿意在这片沃土发展。”港澳学生代表、广州市培英中学学生盖梓同跟着研学团走进粤港澳大湾区 (广东) 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这是她第一次来到现场。

据悉,“商贸之城”研学路线是一条反映广州千年商都发展变迁历史的路线,带领青少年从昔日辉煌繁华的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黄埔古港,来到如今蓬勃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 (广东) 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穿越”了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广州的发展变迁,感受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的无限活力。

研学团的青少年来到坐落于三百多年前的十三行遗址上的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体验。在博物馆里,大家仿佛置身于当年万舸竞帆、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广彩瓷、广绣、通草画、铜胎画珐琅等中国外销艺术品和进口商品琳琅满目,再现了十三行的辉煌历史。

“十三行以前是外商交易的场所,船舶则停在黄埔古港,在这里交税、装卸货物。”粤海第一关纪念馆讲解员说。研学团第二站来到黄埔古港,穿越到曾经“一口通商”的粤海关,重走海上丝绸之路,体验古港遗风。

“没想到200多年前,广州就已经这么包容、繁荣,那时岭南人很有智慧,那时的粤商敢为人先。”白云区横沙小学学生黄诗韵感慨道。

辐射探测芯片、传染病快速检测试剂盒、3D打印六轴机器人等产品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些都是基地进驻单位设计研发的产品。最后一站,研学团走进粤港澳大湾区 (广东) 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众创咖啡、路演大厅、书吧等共享空间一应俱全,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为创业者们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研学团在感受基地优美创业环境的同时,也深入了解粤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创新创业的现状及相关扶持政策。

该基地从去年开园第一批只有30多家企业进驻,到如今进驻企业已达177家,行业涵盖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正逐渐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聚集的发展高地。

文明之城

探索城市文明规划发展新理念

“文明之城”研学团第一站来到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这里展示了广州市推动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的重要成果。

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设计。讲解员首先向青少年介绍了这座集岭南建筑特色和低碳节能环保为一体的建筑。在展馆内,青少年通过AR投影、木制模型等科普手段深入了解了广州的历史和未来发展规划。

在海珠区的新时代驿站·会展东内,信息时报公益事业部总监黄莺给青少年带来一堂生动的公益实践课,课上介绍了广州部分志愿者的感人事迹,讲述“我志愿、我快乐、我奉献、我成长”的志愿者心声。

“文明城市离不开环保,环保也是公益的一部分。”课堂上,青少年纷纷用纸笔设计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环保产品。“双面打印”“使用环保袋购物”“使用无磷洗衣粉”……青少年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为市民随手公益建言献策。

港澳学生代表、来自广州华侨中学的甘梓瑜对本次公益实践课的感触很深,她说:“之前从来不知道做公益也可以是一种事业。今天,老师的分享让我看到了一种新的人生选择,我也要朝着这个目标奋斗!”

走进被誉为“城央绿心”的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青少年在这里看到自然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走进福寿果廊,炽热的阳光瞬间被绿荫遮蔽,讲解员沿路介绍了海珠湿地目前的生态保护情况和保护措施,学生们纷纷用手机记录下湿地美景。

执信中学的李欣潼被海珠湿地的美景所吸引,她说:“通过游览海珠湿地,我了解到环境的保护对于一个城市的文明建设有多么重要,讲解员姐姐也介绍了很多保护环境的措施,我以后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到这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道岚 通讯员:穗文明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