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绿的为啥叫黄瓜?淮安“瓜瓜世界”还藏着很多你不知道的

黄瓜作为最常见的食材,大家并不陌生,但是明明是绿色的,为何不叫绿瓜而称黄瓜?黄瓜有多少个品种……在淮安市淮阴区丁集镇有一座占地占地约32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的黄瓜主题展馆,在这里可以一站式了解黄瓜的前世今生。

明明是绿色却为何叫黄瓜?

丁集黄瓜种植有30多年的历史,是江苏省黄瓜产业基地和省级的园艺标准园,从1991年开始发展至今,全镇以黄瓜为主的果蔬种植规模超万亩,年产量超过21万吨。丁集黄瓜先后获得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江苏省级名牌产品称号,丁集镇依托黄瓜产业,先后入选“江苏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和“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乡镇。丁集黄瓜主题展馆——昵称瓜瓜世界,占地约32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是集黄瓜文化和艺术体验、科学普及为一体的黄瓜主题馆。

位于淮安市淮阴区丁集镇的黄瓜主题展览馆

丁集镇已建设一批黄瓜现代设施生产示范区,探索开展黄瓜的一生、吃黄瓜的好处、黄瓜可以做哪些美食、黄瓜生产采摘农事体验、黄瓜新品种栽种新技术推广培训示范等休闲旅游、科普教育和技术培训等相关活动,做活黄瓜的第三产业。

那么,黄瓜的颜色明明是绿色的,但为何叫“黄瓜”呢?原来,黄瓜在我国古代并不叫黄瓜,而叫胡瓜,我国古代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民把少数民族都一律称为胡人,由少数民族地区传入的食品、物件,也都冠以胡字。胡瓜更名为黄瓜,始于后赵。后赵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在襄国(今河北邢台)登基做皇帝后,对自己国家的人称呼羯族人为胡人大为恼火。石勒制定了一条法令:无论说话写文章,一律严禁出现“胡”字,违者问斩不赦。有一天,石勒在单于庭召见地方官员,当他看到襄国郡守樊坦穿着打了补丁的破衣服来见他时,很不满意。他劈头就问:“樊坦,你为何衣冠不整就来朝见?”樊坦慌乱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随口答道:“这都怪胡人没道义,把衣物都抢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褴褛来朝。”他刚说完,就意识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头请罪;石勒见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责。等到召见后例行“御赐午膳”时,石勒又指着一盘胡瓜问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这是石勒故意在考问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石勒听后,满意地笑了,从此,胡瓜改称黄瓜。

 农民在采摘黄瓜

一段世界之旅看黄瓜的前世今生

黄瓜起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热带雨林地区,人类早在5000多年前已开始进行黄瓜驯化。黄瓜属大概有66种,有3个亚种或变种即野生黄瓜,半野生的西双版纳黄瓜,以及栽培黄瓜。

黄瓜最先开始在印度栽培,至少有3千多年的历史。随即是古埃及第12王朝(即公元前1750年),随着亚利安族的迁徙和入侵印度后又和Ham族入驻埃及而得以传播。公元前122年汉武帝时代,张骞由丝绸之路带入中国北方地区,另一路经缅甸和印中边界传入华南。据《本草纲目》记载,中国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到公元1世纪传入小亚细亚(即西亚北部)和北非。此后逐渐向北欧扩展,9世纪传入法国和俄罗斯。

日本在10世纪初即公元918年有了黄瓜的种植记录,但很长时间对黄瓜没有客观的认识认为“黄瓜是瓜类下品,性冷多食有害”,直到1833年的才有所改变,并且在东京的砂町、大阪今宫和京都爱宕郡圣护院村具有早熟栽培,直到大正5年即(1916)才又出现利用油纸的保护地栽培,与此同时黄瓜的种植才全面普及。1327年英国有了栽培记录,1494年哥伦布在美洲大陆的海地岛试种。1535年在加拿大栽培。1573年以后才得到普及并形成独特的温室生态型。1584年、1609年分别引进美国弗吉尼亚州和马萨诸塞州。至此,黄瓜的世界之旅到一段落。

如今,黄瓜的功效和美食已为众人所熟知,黄瓜皮薄囊青肉脆,富含多种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深受大家喜爱。黄瓜可美容减肥,可以益肾脏、防止酒精中毒,还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健脑安神,排毒防便秘,加速新陈代谢的功效。黄瓜特色美食那就太多了,大家熟知的有代表性的比如北京酱黄瓜,绍兴的乳黄瓜,还有拍黄瓜,而黄瓜籽粉还可以起到保持骨骼强健的效果。

淮阴区丁集镇黄瓜产业园

近年来,淮阴区丁集镇通过建设黄瓜产业园积极打造“黄瓜小镇”,着力解决资金、品种、技术、管理等问题,生态、健康的丁集黄瓜种植面积超1万亩,年产鲜食黄瓜超15万吨,带动就业超3000人。同时配套建设了育苗基地、新品实验推广基地、农副产品物流加工区、综合管理服务区,做强优势产业,延长黄瓜产业链条。

作者: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鼎兆

通讯员 :刘须连 吴雨哲 杨彪 

编辑:赵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