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家庭进行时丨“石榴籽”调解室成为民族团结进家庭工作“新名片”

近日,甘孜州中级人民法院紧扣州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大力发扬“枫桥经验”,打造设立45个具有涉藏地区特色的“石榴籽”调解工作室,精心挑选45名资深法官担任负责人,选派400余名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人民调解员入驻调解室,通过创新举措,共同推动矛盾纠纷在人民群众家门口就地就近化解,切实解决广大农牧民群众诉讼难、诉讼累、诉讼成本高的问题,大幅提升农牧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和幸福感,结合主责主业切实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

高位部署,层级联动,打造新引擎。

先后召开4次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全州两级法院“石榴籽”调解工作室建设工作,成立全州法院“石榴籽”调解室建设领导小组,连续下发《甘孜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石榴籽”调解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甘孜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石榴籽”调解工作制度》等文件,配套出台《甘孜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诉前调解工作暂行规定》、《关于深入推进非诉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的意见》等制度规定,推动传统解纷理念与现代解纷方式有机融合,多措并举提供政策与制度保障,从而全力打造“石榴籽”调解工作新引擎。

深入宣传,点线连片,激发新活力。

全州法院有663个便民收案点和巡回审判路线。点多线长、服务半径大,第一时间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的重要载体“石榴籽”调解工作室化解矛盾纠纷的目的意义、现实作用进行广泛宣传,全州两级法院采取点线连片模式,深入开展法治宣传600余场(次),覆盖群众30万人次,使广大农牧民群众养成有纠纷找“石榴籽”调解工作室调处的行动自觉。因势利导统一设计制作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法院“石榴籽”调解工作室标识,积极借助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广而告之,通过不断激发新的活力,让“石榴籽”调解工作室成为“甘孜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的新名片。

立足实效,服务大众,开启新里程。

充分发挥“石榴籽”调解工作室的专业力量,借助基层网格化治理平台,主动服务全州基层市域社会化现代治理,对辖区内涉“三山一界”、血亲仇杀、婚姻家庭、邻里矛盾、工程劳务等矛盾纠纷主动摸排,提前介入,有力促进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截止目前,全州两级法院“石榴籽”调解工作室通过“马背法庭、车载法庭、帐篷法庭”等巡回审理方式,为60余名农民工索回薪资100余万元,排除化解重大“血亲仇杀”10件,调处化解婚姻纠纷、邻里矛盾、劳资纠纷2000余件,通过掷地有声的工作成效,为甘孜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添加砖瓦,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贡献全州两级法院智慧。

编辑/马俪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