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只要汤感好,香气可以忽略,是真的吗?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喝岩茶,“啜”这个动作必不可少。

但近期听到一个非议。

认为喝岩茶时直接啜出声,属于茶桌陋习,不雅观?

麻花倒觉得,这就太上纲上线了。

啜茶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品茶。

稍微进行动作分解,啜茶并不难学。

先小口快速啜入茶汤,让茶水与唇、与舌、与齿快速碰撞。

接着用舌头推动茶水,让茶汤遍及口腔,便于全方位感知。

最后稍稍停留数秒,不要急于吞咽,细细感受过茶汤的醇厚细滑程度再说。

啜茶的原则,在于避免牛饮解渴与狼吞虎咽。

细啜慢尝,更能有范儿品茶。

将茶汤啜入口时,哪怕不好意思大声啜出声。

针对措施无非是,小口饮入,再停留数秒后咽下汤水。

哪里需要上纲上线,啜茶就是陋习一说?

再说啜茶时,除了能帮助尝味,还能利于“闻香”。

待在水里面的香气,少不了啜饮,更能被充分激发。

岩茶圈内,有关香香水水的故事,能罗列出一大筐!

《2》

一、什么是闻起来香?什么是喝起来香?

曾听闻,有人极度鄙视喝茶闻香。

认为喝茶就是喝茶,与闻香无关,那些繁文缛节的茶道,听上去就让人头痛,闻杯香时,你闻我闻,一个传一个。

前一人刚喷了气在杯子里,另一人又拿过去,用力吸入肺腑,这画面简直难以想象!

不可否认,这种情形的确会存在。

但只要注意茶桌上的闻香公约,便能解决。

闻香闻香,意在“往里闻”,而不是“向外呼”。

为确保卫生,闻香之前要屏住呼吸,别说话,闻过茶香后迅速移开杯盖/茶勺等。

自然不存在前文提到的尴尬情况。

另外,喝岩茶时,香气的感知除了依靠“闻”,还可以“喝”。

从嗅觉感知路径看,直接依靠鼻子去闻,属于闻起来香。

但茶水饮入喉咙后,茶汤中裹挟的芳香物质再顺势升腾到鼻腔后端,属于“喝起来香”。

基本在喝茶时,闻起来香+喝起来香,才能组成完整嗅觉感知。

闻起来香,喝起来却没有落水香的岩茶,会让人产生明显落差分层感。

饮茶时,茶水层次会单调不少,品质并不高。

《3》

二、岩茶是追求清淡高香吗?

看到一个问题,“岩茶追求清淡高香,还是茶汤厚重,丛味明显?”

第一时间看,提问方应该是岩茶新手。

字里行间,混淆了不少概念。

清淡这个词,不论如何也不适合放在岩茶的茶味形容上。

不论何种品种、何处山场、何等火功,只要品质好,茶味就不会淡。

高香这个词,在岩茶圈内也并不主流。

许多传统名丛,诸如铁罗汉、水金龟、矮脚乌龙、玉麒麟等,它们的茶香个性迥异。

铁罗汉是当归药香,水金龟是梅花香,矮脚乌龙是清甜蜜桃香,玉麒麟是自带奶油香。

但它们的香气普遍是沉稳、沉着路线的,闻着并不会轻飘飘的。

最后,丛味只是特定岩茶品种的要求。

比如,老丛水仙、老丛梅占、老丛铁罗汉等,提到丛香、丛味要求自然是理所应当。

但对包括肉桂在内的绝大部分灌木品种而言,老丛概念并不现实,何谈丛味?

一言概之,丛香并非纪念品,人人都有份。

只有乔木型、小乔木型茶树品种,并达到一定树龄积累(60年后),才能呈现浓郁丛香!

清淡高香,与汤感醇厚/丛味明显,并不能代表岩茶特色。

重水求香,才是岩茶的本色!

《4》

三、闻香时,为何“热嗅”与“冷闻”香气感受不同?

盖碗泡岩茶,讲究多部位闻香。

从干茶香,到盖香。

从挂杯香,到叶底香,再到落水香。

但凡茶水流经之处,无一不留香。

但在闻香过程中,除了要多部位闻香,还要分时间段去闻。

因为,不同温度下,呈现出来的香气并不相同。

趁热闻香,能闻到馥郁又充足的前调香气。

往盖碗内注入热腾腾的沸水后,倒出茶汤。

试茶流程上,下一步紧接着要做的, 可不是喝茶,而是先趁热揭盖闻香。

凭借沸水的热气熏蒸,岩茶条索内部深藏的芳香物质,此刻正一股脑儿地涌现。

要想分辨岩茶的品种香型、茶香馥郁程度、有无陈杂味等。

抓住趁热闻香的机会,绝对不会错。

趁热闻香后,将茶水倒入杯中,小口品尝。

稍等片刻,过了数分钟后,盖上温度稍微下降。

伸手摸向碗身,已然感觉不到烫手,但仍旧留有余温。

到这会,大可再次揭盖闻香,闻中调香型。

茶香的表达,受温度影响。

趁热闻,能闻到高沸点的前调香型。

过一会儿闻,能闻到中低沸点香型。

最后,盖碗彻底放凉后,揭盖再去闻。

先闻盖香,再闻叶底冷香。

再不然,可以拿起茶杯,凑近去闻杯底冷香。

内质丰沛的好茶,留香持久。

哪怕彻底凉透,冷香犹存,能在杯底清晰感受到茶香留存。

很多时候,喝一泡肉桂。

一开始时,闻到馥郁明显的焦糖香、花香,以及桂皮香。

稍等片刻,花香弱于果香,香型阵营发生改变。

等到最后,杯底冷香上附着有阵阵清甜偏辛锐的气息。

这种曲线分明的茶香变化,出现在同一泡岩茶身上,并不稀奇。

这背后体现出来的,正是温度对茶香的影响!

《5》

喝岩茶,经常能看到轻视茶香的说法。

认为岩茶重在汤感,香气仅是其次。

其实,真正的好茶,香与水是不分离的。

在岩茶里,每个方向都有它的极致表现点。

比如,香气、汤感、山场气息、焙火、做青等。

香气做到极致的岩茶,闻起来香,喝起来也香,茶香馥郁,香型多元,冷后留香持久,茶香清晰可辨。

汤感方面,能够做到极致的岩茶,哪怕只啜一小口,也能有滋有味。

像喝高度白酒时,不宜贪杯。

倒入白酒杯里,约不过10-20毫升,小口抿入,瞬间就能往喉间涌入无限滋味。

真正的好茶,茶味丰沛,汤感醇厚,又香又滑。

仅需一口,就能直接尝出来!

选茶时,比起个性分明,大多数时候,能实现各方面协调才更关键。

空有高香,汤感平平的茶,容易喝腻。

汤感很醇,但茶香平淡的茶,喝着比较单调。

香水韵均衡,才算一泡“不平庸”的好岩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