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贵博!这千余张影像作品凭啥入藏博物馆?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本网记者 应腾)7月15日,在离《梭戛故事——一个村庄的影像史》展览撤展倒计时5天,千余张关于这个小村庄变迁的系列影像作品,有了新的归属地——贵州省博物馆库房。

摄影师杨安迪(右),将自己历时26年拍摄的千余张梭戛系列摄影作品捐赠给贵州省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左)颁发收藏证


以收藏历代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为主的博物馆,为什么批量收藏影像作品?答案,就在贵博举办的“一个村庄的影像史”里。


4月20日,《梭戛故事——一个村庄的影像史》亮相贵博。在三个月的展期中,150余幅纪实作品,以影像存续村落文化,带观众从人类学角度切入,观察领会地方民族族群文化的发展与变化,从微小叙事展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这样的宏大主题。

从举办影像史展到影像作品入藏贵博,成为博物馆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最生动,直接的答案


“这是贵博2022年首个与社会策展人联合推出的展览,也是贵博首次对民族影像志,进行系统化展示及征集。”谈及梭戛系列影像作品入藏贵博,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认为,摄影师用26年记录正在变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场景,保留了濒临消失的历史瞬间和人文记忆,这些“可视化”的历史,成为人类“记忆的镜子”,博物馆以收藏展示的方式,为乡村留下一部影像史,这既是“文化救险”的一种方式,也是博物馆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

“立足当下,未来的‘遗产’是什么?是为明天收藏今天。这些凝固的影像,具备展开文化描述和历史研究的价值,是博物馆所收藏的人类历史档案的一部分。”李飞说。

捐赠后,杨安迪向在场观众分享贵州箐苗26年变迁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该展20日结束展览后,还将作为贵博今年首个交换展,于7月27日亮相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现场观众听杨安迪讲述“我为什么要去拍着她”的故事


“让外界看到贵州的文化魅力,发掘贵州独有的民族文化价值,进而在未来的变革中,引起社会关注,让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保护,这是最为关键的。”第一次将摄影作品捐赠给博物馆,在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时,杨安迪把答案归纳为“摄影人的社会责任”。

“今天的现实就是以后的历史,摄影人关注、记录社会现实,不论摄影如何转换,最终都要服务社会,这是纪实摄影最根本的目的。”杨安迪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