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最爱借书的深圳人竟是“10后”萌娃

7月5日16时左右,深圳市福田区景鹏小学门口,一位瘦高、扎着低马尾的女生正推着黑色的折叠单车走出校门,她背着的灰色书包扁扁的,耷拉着挂在她的肩膀上。这辆单车行驶过商报东一路、红荔路、益田路,10分钟后,它出现在了深圳图书馆前,将女生“送”进图书馆内。4个小时后,这位女生背着书包从图书馆出来,书包被撑得比来时大多了,底部还有些凸出。书包里大约有20本书,这些书是该女生从深圳图书馆借的。这样的场景在一年中经常上演,这位女生叫胡三省,今年12岁,去年她在深圳图书馆留下的借阅数据是524册书。

▲正在深圳图书馆少儿服务区读书的小朋友。 深圳图书馆供图

“双减”之后,深圳“10后”阅读新势力崛起,外借读者人均借阅量已居全市读者各年龄段第一。2022暑期已至,深圳少年们又将畅游书海。

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打一场“暑期大仗”

暑假来了,对于深圳图书馆少儿服务区组长于长福来说,意味着一场“大仗”来临。

如果把图书馆比喻成一家餐馆,餐馆要把菜备足,不能前面的顾客吃完了,后面的顾客没得吃。“我们的书也是一样,要备足,暑期是图书借阅高峰期,少儿服务区的图书不能处于空架状态。”于长福称。

不久前一个周末的上午,于长福出现在深圳书城中心城负一层。他的身后,一个工作人员正推着比商场购物车大1.5倍左右的推车跟着他。他走在少儿专区中的漫画区域,一层书柜一层书柜地搜寻、翻阅着眼前的漫画。当天是深圳图书馆的“现采日”(即现场采购图书的日子),于长福和同事要采购约1万册书籍,这些书籍准备在暑假前上架至深圳图书馆少儿服务区。

▲深圳图书馆少儿服务区成了很多孩子的“暑期乐园”。

于长福负责此次漫画采购,他花了一整天绕着约20个漫画书架挑选了3000册书。常年采购书籍的他,对于如何选择一本好书有着自己的“经验四部曲”:先看出版社,一个好的出版社出版的书都不差;其次看作者,知名作家的书籍往往会保证一定水准;第三看获奖信息;第四看简介。在这四条经验支撑下,选择一本书通常只需1分钟。

一整天的采购,于长福时而蹲下时而站起,在书海中为小读者们淘着“金子”。一天下来,他的小腿肚子隐隐发胀,脚有些泛酸。

采购只是第一步,当书籍采购回来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分类、编目,贴RFID标签、条形码、索书号和色标。完成这一系列工作之后,才能将书籍上架。

现采只是图书采购方式的一种,今年暑期,深圳图书馆计划增加的少儿图书达到3万册,除了现采的1万册,其余部分则要通过专门的图书采购平台采购。不过,无论是哪种采购方式,对于深圳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都已经驾轻就熟,这么多年来,少儿服务区图书广受小读者欢迎,就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7月5日,家长陪伴孩子来到深圳图书馆少儿服务区阅读学习。

12岁小学生一年借阅524册书

每天去图书馆的路上是12岁的胡三省觉得最开心、兴奋、有盼望的时候,这时她的眼睛会弯成月牙,满眼所见之处都郁郁葱葱,让她觉得充满生机。

深圳图书馆的读者证每次的借书上限是20本,胡三省的爸爸妈妈也有读者证,他们的读者证往往都会被女儿用来借书。几乎每次胡三省都会借回来60本书,之后,这60本书会被不断地更新。每天放学前,胡三省只会往书包放语数英科目的书,别的科目的书统统不带,她要把空间省下来,放借来的书。去年她在深圳图书馆一共借阅了524册书。

胡三省的家里有两个大书架,书架上摆满了书,涵盖文学、历史、社科等。她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三国演义》,她说:“读懂中国的过去,就能读懂中国的未来。”

盼望着女儿“吾日三省吾身”的父母,在胡三省两岁的时候就开始给她讲故事,带着她读绘本。渐渐地,三省掉进了书的海洋,并把书籍比喻成“主食”。她说:“书是我的主食,是我的精神食粮,每天都要吃的那种。”她每天都要读一两本,有时三四本,曾经在一个星期天,她一头扎进了图书馆,一天读了8本书。胡三省每次都会把借的书籍进行分类,哪些书需要精读,哪些书大概翻一下就可以了。

胡三省认为,“书能告诉我们人生大部分的知识,有助于我们去了解世界万物是如何生成和运动的,对我来说很有启发。当我了解一个知识之后,好奇心会驱使我了解下一个知识,这样良性循环对我很有帮助。”

不久前一个晚上,胡三省的爸爸带着女儿从深圳书城中心城听完讲座出来,经过深圳图书馆。一路上,金黄色的灯光照得图书馆如黄金般璀璨,胡三省看得有些入神。她突然想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古话。她认为,“图书馆就是黄金屋,里面的每一本书都像金子一样发光,等待着人们去翻阅去觐见。”

▲一位小女孩专注看着漫画书。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 均由深圳晚报记者 陈玉 摄

13岁的初中生盼望每天都去图书馆当志愿者

暑假来临,闫子睿决定继续去深圳图书馆当志愿者。

今年13岁的闫子睿是深圳市高级中学南校区初中部的一名初一学生,来自安徽淮北。2021年,闫子睿经过妈妈的介绍,加入了深圳图书馆志愿者队伍,成为深圳图书馆志愿者大家庭中的一员。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加上小升初后学业压力加大,闫子睿去图书馆提供志愿服务的时间明显少了,但这并没影响他在深圳图书馆志愿者团队中的地位,因为去年他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志愿服务时长。“那时候只要是假期、周末,基本上每天都会去。”闫子睿说。他每次看到志愿者招募信息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报名,所以他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深圳图书馆志愿者队伍里的积极分子。

闫子睿觉得自己对图书的热爱,是受了父母的影响。在他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经常带他去图书馆看书。闫子睿的妈妈是一家外企的产品经理,爸爸是一名核电工程师,平时,妈妈是闫子睿读书的好伙伴,到了周末节假日,爸爸也会加入这个“家庭读书小组”,一家人一起阅读、一起讨论、一起分享心得。在闫子睿看来,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并没有冲突,课外阅读完全可以让自己找到新的学习兴趣,不仅丰富了课外知识,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能更好地帮助课堂学习。

来图书馆做志愿者,对于闫子睿来说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每次志愿服务是3个小时,所以上岗之前,他会先上洗手间、洗手,然后穿上志愿者的马甲开始正式工作。工作内容也不复杂,主要是将消完毒的书上架,然后规整书架,指点借还书的家长操作借还机,同时加强巡视,规劝一些小朋友诸如没按要求戴口罩之类的不规范行为。偶尔也会遇到些特殊情况。有一次,有个小女孩来图书馆写作业,走的时候不小心把作业夹在书里还了。没过多久她又跑回来找,闫子睿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通知了服务台,在图书馆员的帮助下,一起帮她找回了作业。“当时我想,如果她没找到作业,又得花很长时间重新写。我的责任感一下就上来了,因为做志愿者不仅要做好图书管理,更可以在生活中去帮助别人。”

闫子睿平时喜欢读《三体》《球状闪电》等科幻小说,他认为这些科幻小说不仅是对未来世界的幻想,更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体系的一些独到见解。那么,在闫子睿心目中,一个优秀的社会体系是什么样的呢?他的答案是:社会的组成是由无数个个人与集体组成的,每个人如果都尽心尽力完成本职工作,这个社会就能正常运转。同时,不同社会的准则都不一样,想要和谐共生,就必须舍弃一些自己的利益与偏见,相互尊重,从而融合成为一个更大的社会。

闫子睿的父亲闫健杰很满意儿子对这个问题的见解,他认为阅读扩大了闫子睿的知识面,同时让他在与人交流时充满自信。“深圳是一个全民阅读之城,年轻人很多,也比较好学,学习使得城市更有活力。”闫健杰说。

深圳少年将成城市阅读“主力军”

深圳图书馆副馆长王冰介绍,近年来,未成年人服务已成为深圳“图书馆之城”的重要服务项目之一,各馆依托统一服务平台,通过创设未成年人阅读空间、配置丰富的文献资源、举办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开展家长阅读指导、加强馆校合作等举措,积极推动未成年人阅读。今年,宝安、龙岗、坪山等区图书馆都不约而同地增加了少儿服务区的面积,2023年深圳图书馆北馆也即将对公众开放,届时为未成年人提供服务的面积将进一步扩大。王冰说,希望借此契机,在“双减”背景下能进一步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满足未成年人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使图书馆成为深圳市青少年儿童的阅读天堂。

在深圳图书馆书刊借阅部主任张森看来,近年来图书馆少儿服务逐年增加已经成为明显趋势,并且这种趋势在“双减”之后变得更加突出。深圳图书馆自2015年第一次扩大少儿服务区面积后,2021年第二次对少儿服务区“扩容”,图书馆少儿文献采购数量也逐年增长,今年预计将超过8万册。

张森特别介绍了“少儿智慧银行”项目,这是一个由深圳市、区公共图书馆在2015年5月联合推出的新型文化服务项目,面向全市13周岁以下少年儿童,以“阅读储蓄、收获知识、增长智慧、快乐成长”为宗旨,基于深圳“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平台,通过挖掘借阅数据与分析借阅行为、表彰未成年人阅读榜样、开展分龄分众的阅读推广活动、举办“统一服务未成年人服务研讨会”等方式,鼓励少儿读者通过阅读行为累积自己的智慧财富,提升全市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水平和效能。最近两年,深圳图书馆还针对未成年人阅读推出了《家庭与图书馆(室)少儿推荐书目》,为家庭亲子共读、书香校园建设、图书馆少儿文献资源建设提供专业支持和借鉴。另外,在“双减”背景下深圳中小学校也越发重视少年儿童的课外阅读,深圳图书馆通过馆校共建“青少年阅读基地”,把优质的少儿读物和文化服务送进校园。

张森和他的团队拿出了《2022“少儿智慧银行”阅读数据》和《2022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据显示,2021年,“少儿智慧银行”新增用户9.14万人,为历年之最,同比增长47.39%;少儿文献外借665.45万册次,较2020年同比增长95.02%;少儿读者人均外借文献36.23册,其中9岁至12岁读者是外借主力军;2021年深圳图书馆少儿图书外借排行榜上,《大中华寻宝记》系列漫画位列榜首。

另外,“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统一服务外借读者人均借阅量28.62册,同比增长40.39%,其中“10后”阅读新势力崛起,外借量269.22万册次,增幅高达133.05%,并且外借读者人均借阅量居各年龄段第一,阅读潜力无限。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更能拥抱阅读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减负的同时,有了更多时间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与教学部副部长、小学语文教研员高乃松在谈到“10后”成为深圳图书馆借阅主力军时分析说。他认为,从现在国家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上来看,统编教材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没有像以往布置更多的阅读作业,减少阅读的功利性,反而能激发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他说。

高乃松认为,如今教师的教学思维也进行了转变。通过对常态化阅读形式的改变,在真实情境下联动生活,以问题驱动学生合作共读,让阅读从以往的“碎片化”走向“系列化”,从“浅表性阅读”走向“融通性阅读”。

龙岗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劼表示,深圳被誉为“图书馆之城”,是阅读的沃土。深圳公共图书馆都十分注重少儿读者的阅读体验,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周末去图书馆阅读成为了很多学生的生活方式。

在张劼看来,比起一味地要求孩子们阅读,告诉他们如何阅读更加重要。他倡导孩子们进行经典阅读。虽然经典读物对孩子们来说较为艰深,但可以把书籍切分成几个小段,由易到难地慢慢阅读“咀嚼”。“经典读物有着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价值,孩子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领略古人风采,感受时代的变迁,从而遇见自己的未来。”

在阅读方式上,张劼推荐孩子们进行有关联性的阅读。他以“围魏救赵”这个成语举例:“当孩子碰到这个成语时,可以先上网查一下成语的典故。再围绕着战国的背景以及庞涓、孙膑等人物来进行阅读。这样我们的阅读便具有了关联性。”

在如今这个读图、看小视频的时代,张劼倡导少儿要尽可能地阅读文字书籍。他认为比起图像、视频等,文字更能深度触及灵魂。

张劼建议,学校和图书馆在采购少儿读物时,可以更加贴近少儿的需求。“少儿阅读的前提是让孩子喜欢阅读,当孩子喜欢上阅读后,书籍会带领他们走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深圳晚报记者 李晶川 王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