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 昌宁 实践——千年茶乡石榴红

茶,是一个有生命的精灵,在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里,它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它只喜欢在山灵水秀、温润和谐的地方繁衍与成长。昌宁,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保山市昌宁县,不仅是全国唯一注册认定的“千年茶乡”,还是国家园林城市、全省首批美丽县城,“环山脉水、田城相拥”是对昌宁的客观描述,31.43万亩茶园、20余万株古茶树是昌宁茶香四溢的源泉。

独特的自然禀赋与和谐美丽的家园环境,让昌宁各族人民对于团结发展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与坚持。随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持续深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昌宁35.6万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

“我们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践中,把各族群众对美丽家园的感情,凝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力。把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铸就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力,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得到持续深入的推进。”中共昌宁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李富国表示,随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深入,昌宁各族群众的凝聚力、创造力、发展的内生动力都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昌宁县将创建工作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任务来谋划和落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民族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建立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紧紧抓住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宣传教育四个板块成体系推进。运用理论学习中心组、“万名党员进党校”等载体开展干部教育和党员教育;运用道德与法治课、思政课、民族团结进步主题课等载体,守住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两块“主阵地”;利用火塘会、微信群等形式,分众化、通俗化宣传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县乡党校、昌宁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姚家坡革命烈士陵园等“一校一馆两园两基地”6大阵地的作用不断强化,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有形有感有效的实践。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推动昌宁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奋力前行的不竭源泉。

昌宁县的苗族和布朗族群众聚居区在党委、政府的帮扶下,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了“一跃百年”的历史性变化。昌宁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模式,培育壮大茶叶、烟草、核桃、畜牧、蚕桑、果蔬6大高原特色农业,创建成为“全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促进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昌宁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碧水蓝天”保卫战8大标志性工程,森林覆盖率达68.9%。建成内联外畅、运行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入选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有效连接和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经济带、沿边跨境经济带……各民族开放发展的区位优势更加显现。

至今,昌宁县田园镇勐廷社区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耈街乡等84个单位创建为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以美丽田园城市为标志的和美昌宁,成为茶乡儿女共居共享的美好家园,各族群众自豪感、归属感大幅跃升。

每天傍晚,在这个与小城融为一体的昌宁茶韵主题公园内,如画的景色中,每个人脸上绽放的笑容如石榴花一样灿烂。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龙兴刚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