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小小车渡板,牵动政协委员心

地铁车厢与站台之间的那道缝隙,让很多乘客感到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多名政协委员为此联名递交提案,呼吁有关部门重视这一问题。近期,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答复提案,表示将在本市轨交站点推广安装上下车渡板,“填平”这道缝隙,让乘客舒心放心。

市政协委员,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主持人臧熹一直非常关注上海无障碍设施建设,5年来共提交7件与之相关的提案。他表示,据部分视障人士以及依靠轮椅出行的市民反映,在坐地铁时,经常会碰到地铁车厢与站台之间的那道“坎儿”,稍不留神就会踏入导致受伤,希望地铁公司能增配相应的无障碍设施。

“截至2021年年底,上海轨道交通全网络运营里程达到831公里,日均客流超过千万。其中,不乏残疾人、乘坐轮椅的老人、推婴儿车的家长等行动不便人群。”臧熹表示,随着残障人士出行意愿增强和上海老龄化程度加深,这类人群将会不断增长。

“应该在上海轨道交通各个车站配备轮椅、婴儿车上车硬件设备,填平这道令人不安的‘缝隙’。”在市政协履职活动中,臧熹的这一提议,得到多个界别的政协委员一致认同。

2022年1月18日,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一件由臧熹牵头、20名市政协委员联名的“关于上海轨道交通增设上下车渡板的建议”提案正式提交。委员们表示,日本等国地铁站台均配备渡板。列车进站后,站台工作人员为有需求的乘客架设渡板,轮椅、婴儿车等可平稳顺畅通过。

委员们提出,鉴于上海轨道网络运营里程长、人流量大的特点,无法实现渡板全网、全时段一步到位,因此可在部分站点的非高峰时段进行试点,渡板使用者可通过“Metro大都会”App进行预约,便于站点提供更好服务。根据试点情况,不断调整优化方案,最终实现渡板在全路网、全时段铺开,有需求人群随到随用。

近期,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答复提案,表示随着上海地铁客流的增长,使用轮椅的乘客的出行意愿有所增强。上海地铁非常重视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前期已开展渡板设备研究工作,并在3号线部分车站进行了试点,起到了良好效果。接下来,他们将做好一系列推广实施工作,如:明确设备标准,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制定作业规定,确保操作人员正确使用渡板设备;完善配套服务,使有需求的乘客能及时与车站联系,探索开展在线预约服务。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表示,计划于2022年年底完成全线网60%左右车站的渡板增设实施工作,后续将在全线网所有车站推广实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