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光明人该如何参与共建?

7月18日,深圳召开

全市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暨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推进会

会议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积极行动起来,全面、系统、深入推进创建工作,以有力行动有效成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在连续六年获评的基础上

深圳为什么还要争创

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暨

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

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深圳为什么还要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暨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

深圳此次召开的推进会上已经说明得十分清楚: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也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文明典范城市来源于文明城市,又高于文明城市,是文明城市的“升级版”。

今年3月,中央文明办公布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深圳在30个省会、副省级全国文明城市中排名第二。

但放在持续两年的创城评比周期里,这样的年度测评绝不意味着,深圳对于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已是“十拿九稳”了。

文明创建是一件需要久久为功的长期工程。需要看到的是,深圳当前仍有不少短板和不足亟待改进,面临的评比竞争形势仍然十分激烈,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凝心聚力、压实责任,加快形成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强大合力。

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暨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得从文明创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聊起。

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账单”,就是文明城市创建的“责任清单”。从一开始,文明城市创建就是要把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正是这项工作赢得社会认可、受到群众欢迎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暨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深圳如何继续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基础设施建设、老旧城区改造、农贸市场管理、环境卫生整治、交通秩序治理等问题,办好民生“微实事”,为群众解决烦心事,提升群众满意度。只要把这道考题解好,“争创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这一问题便自然有了答案。

在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暨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

光明有哪些部署?

又将有哪些举措?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光明区将对标对表,逐条逐项查漏补缺,重点做好市场、校园、交通场站、医院、社区工作站、商贸综合体、商场超市等重点区域及其周边环境秩序整治,确保背街小巷等区域干净整洁有序。

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知晓度;各街道、各社区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作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城市创建宣传活动;继续发动基层网格员开展“入户宣传”行动,同时征集居民对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金点子”,提升群众参与度,共建共治共享文明家园。

今年以来

光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

市民生活质量

重磅打造“1+8+N+6+1”组织架构

和“10+7+2”常态长效工作机制

推出光明特色、因地制宜的

文明典范城区建设标准2.0版

全区组建了一支由各部门、各街道、各社区业务骨干组成的124人“文明专员”队伍,担任“指导员”“组织员”“整治员”“宣传员”“督导员”,建立常态化巡查整改工作模式,每日到负责点位巡查,督促整改到位。

光明区还以“光明文明大讲堂”传播文明新风,持续开展“文明蒲公英”基层宣讲,搭建一批有代表性的小区课堂、虹桥课堂、榕树课堂、工地课堂、车间课堂,以“身边人+百姓话为视角,让宣教更接地气,让市民自觉将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背街小巷垃圾分类有序

市场商户落实“门前三包”

……

一幕幕文明景象的缩影

续写着光明高质量高颜值的文明篇章

内容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宝安日报 绿色光明网

编辑:麦泳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