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打造人才高地汇聚发展动能

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助力企业发展

今年以来,玉门市坚持把优化政策作为招才引智的“强磁场”,把健全机制作为激发活力的“新引擎”,把服务保障作为留住英才的“暖心曲”,优化用才环境,聚集国内人才、用好本土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激励政策筑新巢

地方经济要发展,就离不开人才的引进工作。玉门市先后推出了《玉门市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玉门市教育系统人才引进暂行办法》等引才政策,因地制宜鼓励各类用人单位积极创造条件。凡引进的优秀人才,按照10000元-500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助,由政府免费提供人才公寓、保障性住房或周转房,在本地购房按照100-50平米的标准给予购房补助,教育系统按照90-30万元标准发放人才补助。此外,在同等条件下,对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优先评定职称、优先入选拔尖人才、优先提拔重用,对引进人才配偶到本市工作的,按照原单位性质予以对口接收安置,子女根据居住地就近入学就读。

着眼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人才服务网络,设立300万元市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1100万元教育质量提升资金,第一医院、中医院将业务收入2%列为人才发展培养基金,人才投入保障基础进一步夯实。坚持开展优秀人才、乡土拔尖人才、玉门工匠评选,落实基层有效职称和“双通道晋升”制度。

院校合作引丹凤

先后研究出台优秀人才选拔、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新能源和化工产业人才引进培养等13项政策性文件,吸引各类人才加速集聚。

创新“线上+线下”引才模式,与中国电力设计院、省农科院等12家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聘请产业发展顾问27名,创业导师19名,柔性引进循环经济、设施农业、医疗卫生等领域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81名,公开招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73名,签约急需紧缺硕士研究生及“双一流”本科人才10名,重点领域人才短缺矛盾有效缓解。

突出人才培养实践,实施省市级人才项目7个,打造人才实训基地5个,创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酒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每年培训各类人才6000人次以上,为循环农业、文化旅游等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

实施人才培养“飞地计划”,先后选派49名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每年输送200余名教育卫生青年骨干到名校名院进修深造,累计培养副高级以上专业人才468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34人,高技能人才95人,实现人才积累均衡发展。

突出项目招良才

玉门市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以实施各类科研和成果转化项目为载体,充分发挥玉门经济开发区、建化工业园和新能源基地产业聚集的优势,通过定向提供人事代理、发放特殊津贴等方式,累计吸引420多名具有中高级职称、掌握核心技术专利的企业管理和高技能人才来玉发展,有力推动了风光电、煤化工、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发展和产品升级。

此外,玉门市人才引进完全由用人单位根据自身发展和岗位需要,精准确定专业设置、人才条件等进行公开招考招聘,确保招聘招考到的人才是单位最合适、最需要的,从整体上有效提升了单位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平。

甘肃鲁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谭迎锋说:“我们通过公众号了解到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今年招聘了5名大学毕业生到我们公司工作。我觉得这个项目非常好,一是解决了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吸引了优秀毕业生到公司来工作;二是减轻了企业的用人成本;三是提高了毕业生的收入,稳定了工作岗位。”

徐玮、宋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