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四清”课堂 提升“成人”德育

“‘四清’教学思维”,本质是一种任务单元化为指导的阶段渐进式教学理念,是东海县安峰高级中学针对本校实际,结合学生成人成才愿望达成的教学模式。分别以课时、日、周和月为单位对学生进行不同容量与形式的单位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梳理。进入高中阶段之后,课程在知识容量、知识点间作用和方式以及考查维度等方面出现了明显变化,对学生课程内容的记忆、理解和关系构建能力都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这就难免使学生因为“疲于应对”而出现学习效率不足和质量下降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种问题,安峰高中教师致力于加大对“四清”教学的研究和应用力度,以环节性、阶段性和宏观性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统筹课程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提升“成人成才”的目标。

一、优化“堂清”模式,巩固学生基本知识点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四清”教学能够真正发挥出其强大的效率,关键在于其起始环节——“堂清”能够实现一个漂亮的开局。高中教师在进行“堂清”工作时应当突出一个“细”字和一个“活”字,围绕课时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充分把握每个学习要点,并组织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对要点的自然渗透,从而为后续环节的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对课程知识要点进行细致提炼

以高中语文学科为例,教学活动要以最为基本的知识要点为基础对象,能够使学生准确而全面地提炼出每一堂课的知识要点,这就是“四清”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开端。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前,应当首先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侧重点等目标做出一个明确的规划,而后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和智力集中到对要点内容的发现、理解和吸收之中。在引导式讲解结束之后,还应通过总结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记忆做出二次加深。需要强调的是,在执行这项工作时,高中语文教师要避免通过“告知”的方式点出要点知识的位置和内容,而应更多地通过提问去引导学生作主动探究和发现。

例如对于《雷雨(节选)》这一篇课文的讲解,教师要率先明确本课以“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刻画”的技法为重点教学内容的认知。在讲解进行期间通过引导学生细读对应语句,并提出有关“氛围感受”和“语言、动作含义”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环境描写的烘托效果,以及语言、动作描写对于角色的表现效力,以这两方面内容为核心在课堂尾部时间与学生做复述性互动。

(二)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要点吸收

“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这是在教育界广受认同的真理。高中生已然具备了比较丰富的学习经验和较强的自主思考能力,同时在自我表现方面也有着一定的诉求。因此,高中教师在“堂清”工作中要做到对要点知识的“点到为止”,在引导学生发现要点的位置和基本内容后,便要留出关于要点作用和深刻含义的空间,以便组织学生以结组讨论的方式,开展后续的生本学习。在这期间,教师要以协助者的身份广泛参与其中。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协助,另一方面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参与状态,为接下来的重点辅导确定合适的目标人选。

比如在进行有关《红楼梦》这一古典名著的选段解读时,教师可以在介绍“王熙凤”这个人物时,结合其在第一次出场时所说的“(林黛玉)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句话,提出“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王熙凤有怎样的心机”的问题,而后组织学生以同桌二人的形式做句子剖析和观点交流。如果学生的确遇到了瓶颈,那么教师可从这句话所涉及的三类人(“老祖宗”、林黛玉以及在场的“嫡亲孙女”)角度出发给予必要的点拨深挖。

(东海县安峰高级中学校长朱文彦作四清教学介绍)

二、优化“日清”模式,梳理学生微观知识链

在“四清”教学中,“日清”所起到的更多的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对细节性的基础知识做总结式概括,另一方面为后续中高维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微观素材。因此,高中语文教师的“日清”工作要发挥出“扫尾善后”和逻辑构建的作用,既要帮助学生解决“堂清”的遗留问题,又要引导学生以知识要点为基础,实现对要点间作用、关系的起始构建,让学生的联系性思维由此发轫、生长。

(一)借助要点提问帮助学生串联知识内容

高中阶段,语文作为一门核心学科,通常有着“一日两节”的授课频率。同时学生在自习课与晚修等时间也会接触到一些“碎片”性的语文知识,这就使当日的语文总结活动有了很强的必要性。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每日最后的教学课上,利用部分时间对学生当天的学习内容做一番简要的梳理。首先对当日课程讲解、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要点并作回顾和复述,而后要结合知识点本身的难度、考查频率以及学生在学习时的整体表现,进行重点强调和巩固;对于在“堂清”环节表现欠佳的学生,教师也要利用“日清”的机会作针对性的考核与强化,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消化当天的学习内容。

例如对于《阿房宫赋》这一篇作品的“日清”总结,教师可以先将本赋中所出现的重点字词的书写、读音、含义和词性等内容以板书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作回顾复述,而后结合这些内容以及重点段落和标志性文言文语法句子来考查学生的背诵、断句和翻译水平;最后要对文章中重要词句的解析和思想感情等要点对在随堂小结中表现不佳的学生作重点提问。

(二)针对“堂清”遗留问题做重点攻坚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高中语文任何一篇课文都会存在若干数量的难点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均有不小的挑战,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理解过程中出现各种群体性问题。所以,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利用“日清”机会对个别学生的个性问题做“查漏补缺”,更要集中“日清”的资源对那些具有绝对难度的要点知识作攻坚处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尝试做多维剖析和比对理解,以期学生在当日既有学习成果的辅助又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比如有很多高中生在学习《祝福》这篇课文时,都会对作者在文中插入的那段关于“说不清”的句段的用意感到难以理解。对此,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结合上文去回忆作者谈及“说不清”的原因,而后让学生试着从生活中人们说出“说不清”这句话时所处的一般场景,最后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借助自己的常规思维去作代入思考,最终帮助学生明白这处文字具有揭示“祥林嫂”命运以及表达作者心中悲悯、恨叹之情等等作用。

三、优化“周清”模式,勾勒学生中层知识面

“周清”在“四清”教学体系中处于相对意义上的核心位置,同时也是四个维度教学工作中最具关键和难度的一个环节。高中语文教师在“周清”过程中务必要对学生的前端学习和巩固情况,作出有效考核与提炼整合,同时对知识点和知识链的主次、先后关系,给出更为明确的划分和区别,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了解本周所学内容的外围知识方向,进而帮助学生勾勒出对应内容清晰的“面”的轮廓。

(一)结合周测考核把握学生学习情况

“学以致用”是最为基本的教学原则,而利用所学知识去应对、处理考核题目也是“用”字的一方面含义。高中语文教师在结束了一周的教学之后,需要对学生业已形成的课堂学习成果作阶段性检测,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以及具体的优势、短板存在情况,从而使之后的指导工作更加有章可循。需要注意的是,“周清”中的考核应该在考查的形式和方向上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与多元性,使学生从尽可能多的角度、渠道进行对知识、技能的运用,这样所取得的考核结果才更具真实性与反馈性。

例如在结束了一周的以古典诗词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张小测卷来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解答,分别对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的文学表达含义、“诗眼”和关键句子的作用、整首诗的思想情感以及具体的诗词撰写技法等知识点做综合检测,而且要在题型设置上,同时表现出老师让学生对判断题、赏析题、翻译题和自由创作类题目的选择。

(二)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关系

思维导图是以图形的方式来直接表现知识点之间内在关系和综合考查的一种图表,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快速的理清课程内容的多元联系。在带领学生总结本周学习收获时,高中语文教师就可以用思维导图为主要工具,首先将核心知识设置为导图的基础模块,而后根据其他知识内容与核心要点的反映直接程度、联系紧密程度和在考试中“同框”出现的概率等标准,将前者作为边缘模块分列四周,最后通过一些对相邻模块点具有综合考查效果的经典例题,来将每个模块坠链在一起,从而形成一张条理清晰、关系明确的知识网络图。在绘制这张图时,教师应当一边引导学生回顾一边作图,这样更能激活学生的主动思维去达成更好的回顾效果。

比如对于“病句”这一专题的梳理,教师可以从诸多病句类型中挑选出“句式杂糅”和“主语隐形缺失”这两种综合难度较高的类型作为基础模块,率先引导学生回顾这两种病句的常见语法错误的类型、辨识、修改方法,而后以“语法”为线索将其他的病句种类分列于四周,最后穿插一些含有“复合语病”的句子作为构建导图的“引线”。

四、优化“月清”模式,打造学生综合知识体

作为“四清”教学思维的“准终端”,“月清”无疑要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归纳”及“总结”作用,并要以较深、较全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出真实且完整的反馈。据此,高中语文教师对“月清”工作的开展要进一步彰显出知识体系的高维搭建和强化,对学生在本阶段学习成果进行实战性的考核与综合评价,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做好“查漏补缺”工作,为“四清”方法效能的最终展示打出一个完美的“收官”。

说得更具体一些,高中语文教师的“月清”工作要以考试为主要形式来开展,在考试的形式、内容和要求上应当尽量趋近于正规的高中语文统考,在题型设置上加入之前可被选择性搁置的写作题目,同时要对本月所接触到的多篇课文和多项主体的知识、技能做出“一题多点”的考查训练。在考后讲评阶段,教师要对卷中所涉及的知识要点——尤其是出错率较高的要点做后端剖析和梳理,并添加相应的应试技法介绍,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立体塑造。必须要注意的是,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月清”考查和总结时,需要就学生对实践运用素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考量,让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得到破壁性的强化,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月清”工作的总体性成果和意义。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一堂课的时间作为专门的“月清检测”课,以本月学习的课文、专题要点为基础设置若干选择、填空和判断题,夯实学生的概念和基本技法记忆、掌握基础;以对关键表达技法、语法知识和句段赏析要领为核心安排的赏析题和简答题,强化学生对中端知识、技法的理解与运用;以与主要课文具有近似结构或主题的篇目作为阅读材料,使学生的大幅材料信息提炼和结构拆解能力更加成熟;以某个重点单元的主题为核心安排写作任务,进一步推进学生书面表达和技法使用水平的提高。最后,教师可在点评阶段鼓励学生就本次“月清”考查中的得失、原因及感想作口头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从客观上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得到深度锻炼和强化,提高学生的成人成才技能。

结束语:

教育是一项宏伟的事业,然而“参天之木,发于毫末”,宏观的事业也需要以渐进性、阶段性的工作去推进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这是亘古不变的至理。安峰高中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并努力践行这一点。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树立起鲜明的“四清”教学思维,按照不同的教学单元和对应的策略、形式,分别从“课时”、“日”、“周”和“月”这四大维度出发,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成果展开深度理解、能动吸收、充分运用并最终实现长效巩固,帮助学生构建起坚实而完备的课程知识、技能框架。对学生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大幅攀升,从而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和课程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安峰高级中学  陈立国)

作者简介:陈立国,男,中共党员,江苏省高级教师,连云港市东海县安峰高级中学语文教师。从教30年,时刻不忘初心,牢记教育使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东海教育热土上洒下辛勤汗水,浇注片片绿荫。陈老师从东海县安峰高级中学到东海外国语高中,从石梁河镇第一中心小学再到安峰高级中学,温文尔雅、儒雅可亲,把教书育人和自己的处世之道结合起来,“随风潜入夜,融物细无声”,是他不悔的人生追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其不断超越的理想境界。

曾被评为国家级教师培训“优秀学员”,教科研“先进个人”,省级“骨干教师”,市“新333工程”教研标兵,市“优秀阅卷员”,试题出卷人,县级优秀班主任、优秀语文教师、“共产党员先锋岗”等荣誉称号。

在教学岗位上忙碌不停的他,不断进行学术探讨和研究。最近5年,陈老师发表的教学与研究类的文章有30多篇。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2020年11月D刊上的《小学语文学习任务单设计与实施策略》,深受好评和喜爱,被多次下载、转发;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14期刊登的《随文仿写“三环四段”式教学法探讨》,激发起新一轮的教学法研讨;《语文阅读指导与作文创新教育的结合发展》发表在2020年第9期的《天津教育》上;《利用多媒体创新小学语文阅读及作文教学》发表在2020年第4期《中小学电教(教学)》上;《小学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整合途径的探索》发表在2020年6月总第506期《中小学电教(综合版)》上;发表在《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年3A版的《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发表在《语文课内外》2021年第3期上;《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表在《考试与评价》2021年1月上;《情境教学法使小学语文教学妙趣横生》发表在《现代交际》2020年11期上;《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发表在《财富时代》2021年1月总第188期上;《读写结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发表在《散文百家》2921年第9期上;《高中语文育人及创新性教学的探索》发表在2022年4月的《电脑校园》上等等,还出版有自己的好几本学术专著。陈老师在教书育人之余汇集起来的累累学术成果,让人动容和钦佩,“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陈老师,是一位好老师,扶贫济困,教书育人,与世无争,大道无为,身为世范,为人师表,“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在教海探航的汹涌激流中,不断奋进,勇于开拓,为他深深钟爱的家乡东海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日出七尺站讲台,夜来灯下伏案忙。鞠躬尽瘁勤浇灌,叶绿花红心脾香。”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