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贵州人】杨红:育种人是候鸟,追着太阳跑

编者按:

  在奋进新时代征程中,贵州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涌现出许多发展“干将”、改革“闯将”、攻坚“猛将”。

  他们以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责任感,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感,以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创造了一个个“梦想成真”的故事。

  勇敢地闯、大胆地试、务实地干。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一个个新时代的贵州人在锐意进取、砥砺前行,为奋力创造贵州高质量发展新的“黄金十年”拼搏奋斗。

 


“平时我做事动作快,工作节奏强。我们把育成的辣椒新品种和研究的新技术分享传授给大家,所以同事、椒农都称我为‘辣姐’,在微信中搜‘辣姐’这个名字,能找到我。”7月19日,记者走进贵州省蚕业(辣椒)研究所,与杨红研究员交流她与辣椒育种的故事。

  初见杨红,黝黑的皮肤,笑容灿烂。聊起辣椒,她侃侃而谈。

杨红在遵义新蒲新区官庄基地查看辣椒长势

  “2004年,我们研究所还在遵义新蒲,就在‘中国辣椒城’附近,农业部领导到遵义考察时说:‘贵州辣椒产业这么大,为什么没有一个专业研究辣椒的单位?’当时,贵州正在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在现有蚕业所基础上,加挂辣椒所的牌子,开展辣椒相关研究,这也是当时全国唯一一个省级辣椒专业研究所。”贵州省蚕业(辣椒)研究所研究员杨红介绍,研究所成立后,由她带几个科研人员从蚕桑转入辣椒研究,从最初的一片空白开始收集辣椒种质资源,从地方辣椒资源纯化与创制不同辣椒基础材料开展辣椒研究。

  18年如一日奔波在辣椒地里,不断地学习、研究,为了培育出辣椒新品种,她几乎付出一切。

  “才成立辣椒研究所时,由于项目经费少,在辣椒种植过程中,耕地、育苗,平地、移栽、施肥等各个管理环节全是项目组成员自己干,白天地里干,晚上办公室接着干,还要学习专业知识。”杨红说,记得有一次下班很晚,回家时女儿已经在沙发上睡着了,把年幼的女儿摇醒后,女儿说:“妈妈,我帮你煮了面”,吃着已成面饼的面,心里既心酸又感动!

  “育种人是候鸟,追着太阳跑。”杨红笑称,十几年间,她年年追着太阳跑,一年要过两个夏天。“从辣椒育苗开始,每天都要到地里钻来钻去,忙着忙着就忘记时间。”杨红说,辣椒生长期间正处于夏季,一般人在太阳下站一个多小时就晒得头发晕、汗直流,为更好地了解辣椒的特征特性,她每天要在试验地忙10多个小时。每年的9月,她又在海南乐东九所镇南繁育种基地,要待到下一年2月底,种子收成后返回。她几乎没有时间与亲人相聚,错过了女儿成长的很多重要节点。

杨红在海南乐东九所镇南繁育种基地给辣椒标记授粉

  “辣椒的授粉是制种生产最关键时期。”杨红介绍,每年辣椒授粉时节,都是她最忙碌的时候。为了赶在每年11月至12月这个最佳时间给辣椒授粉,她每天穿着厚厚的行装在闷热的南繁育种基地里进行标记授粉,清晨6点开始下地,晚上7点收工休息。这样的工作强度、这样长的工作时间她没感觉到累。

杨红(前排左三)在湄潭给村民讲解辣椒喷雾器点灌技术

  “科研工作需要坚持,更需要持之以恒。”杨红说,按贵州辣椒产业发展需求,她带领团队主持制订并发布涵盖辣椒选育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采收及加工整个生产环节的8项贵州地方标准,构建了贵州辣椒安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杨红(中)讲解辣椒漂浮育苗

  “贵州耕地破碎、涝旱频发和农村劳动力匮乏。”杨红说,为了辣椒的推广,她和团队创新集成辣椒漂浮育苗、机械打孔定植和喷雾器点灌等山区辣椒轻简省力化高效栽培技术。2014年,经过育种科研,她带领辣椒研究团队在全国率先实现各类型加工用及都市园艺丰产优质小辣椒的雄性不育三系配套,选育出涵盖圆珠椒、锥形椒、指型椒、羊角椒、观赏椒等不同类型的“黔辣”系列辣椒新品种17个,被列入贵州辣椒特色产业主推品种及遵义市辣椒换种工程品种。

  杨红带领团队选育的“黔辣10号”荣获第5届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十大新优品种

  潜心育种,寂寞春秋。杨红近年来被授予“遵义市辣椒产业发展先进个人”“贵州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贵州省辣椒产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网记者:李蓓 胡宏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