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十三五”期间增设无障碍通道49千米、3.18万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

今(20)日,广州市召开第六次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暨市残联第七届主席团第三次全体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广州市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残疾人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实现了残疾人两项补贴、基本医疗保险、就业培训服务全覆盖。

同时,会议增补主席团新一届主席团成员,广州市政府副市长谭萍当选为广州市残联第七届主席团主席,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吴林波当选为广州市残联第七届主席团副主席。

广州市残联理事长陈学军介绍,广州市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建设过程中,形成了 50 余项可复制可借鉴的广州经验。2021年,广州市被国家住建部、中国残联等五部委授予“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广州地铁获国务院残工委颁发“全国先进助残集体”称号,广州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2名同志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

会议指出,到2025年,残疾人事业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全覆盖、多层次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形成,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 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平等权利得到更好实现。

成绩单

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政策体系不断健全:

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从 2016 年的每人每年 1200 元和 2100 元 提高到 2020 年的每人每年 1800 元和 2820 元。

“十三五”期间,全市资助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48,019人次,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437人次,资助金额3.03亿元。

社区康园中心建设实现镇(街)全覆盖,已建成11个区康园服务中心、187个街(镇)康园工疗站。拥有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196个,为 6158 名残疾人提供集中或居家托养服务。

残疾人就业创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十三五”期间,广州市稳定就业残疾人3.18万人,占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的63%;城乡残疾人新增就业9364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13201人,超额完成广东省下达的任务指标。

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资助 41.6万人次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资助金额1.2亿元;资助残疾人参加职工社会医疗保险9.08万人次,资助金额7419.2万元; 49.3万人次残疾人享受住院救助,救助金额10.12亿元;197.1 万人次残疾人享受门诊救助,救助金额2.08 亿元。

先后制定《广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规定》《广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协调工作制度》等规范性文件,完成老旧小区无障碍改造353个,增设无障碍通道49千米。

残疾人权益保障法规制度更加健全:

各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充分履行残疾人工作职能职责,办理涉残市人大代表建议41件、市政协委员提案53件。扎实做好残疾人信访维权工作,全面提升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服务能力。全市建成区级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11个,为残疾人免费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残疾人事业体制机制运行更加高效:

全市残联业务管理系统网上办事服务事项增至18 项,残疾人证电子证照完成全量签发。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贾政 通讯员:穗残宣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