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精心服务”!重庆残疾人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精准施策+精心服务”!重庆残疾人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听力言语残疾员工在工厂劳作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北京报道

就业难,残疾人就业更难。

多年来,重庆一直在为此寻求解决方案,如今,终于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据记者了解,当前,重庆市就业年龄段内的残疾人有45万余人,整体就业率约为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重庆市生源地应届残疾人大学毕业生就业成绩尤其不凡,2021年初次就业率首次超过90%。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这是在市委、市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下,在市人力社保、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残疾人就业工作中坚持精准施策,做好精心服务的成果。”重庆残联相关负责人说,在促进残疾人就业中,重庆市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措施,把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融入到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实现共同富裕的工作中。

精准施策 突破难点

残疾人就业是最困难的就业。

与健全人就业相比,残疾人不仅在身体上受限,还有文化知识、技能上的匮乏。以重庆市目前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来说,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5.13%,高中文化程度的占6.0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14%。

残疾人创业者彭军正在打包货物.jpg

残疾人创业者彭军正在打包货物

面对空前严峻的残疾人就业形势,重庆市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先后制定出台了《重庆市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重庆市盲人按摩人员就业扶持办法》等。下一步,还将制定出台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的奖励办法等。

不过,再好的政策也要落地落实才能显示出好的效应。因此,重庆市残联通过各种方式,精准地为有就业创业需求和条件的残疾人送政策上门,让残疾人享受到更多就业政策的扶持。

在重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重庆市积极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置残疾人和集中安置残疾人企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返以及扶持灵活就业等一系列政策落地落实。与此同时,针对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重庆市残联创办了“离校未就业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特训营暨秋季双选会”,构建起了培训、包装、面试、就业、宣传“五位一体”的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新型服务模式,以“一人一策”为基础,让残疾人大学生通过在特训营中的“潜心修炼”,增加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

目前,2022年全市生源地830名应届高校残疾人大学生的就业信息调查已全部录入。下一步,重庆市残联将积极协调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市教委等部门落实残疾人大学生就业优惠政策,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重庆市残联相关负责人称,“为确保这些政策落实到位,我市坚持了两个字:精准。”

据记者了解,咖啡经营服务培训,同样是对残疾人就业的一种精准到人的培训。语言和听力残疾人,虽然在听说方面受限,但在咖啡经营服务中却并不受影响。目前,通过这一精准的培训,已有一批残疾人进入知名咖啡店就业,甚至自己开店创业。

“在组织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时,我们没有泛泛地进行,而是先对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进行就业意愿等情况的摸底调查,然后开展精准培训。”重庆市残联工作人员说,这样能有效地为残疾人匹配适合岗位,实现稳定就业。

6年前,家住九龙坡区的汪林因病导致重症肌无力,被鉴定为肢体四级残疾。然而,通过培训,她又有了新的人生,还成为一名获得“重庆英才卡”的人才。

2018年,汪林参加手工花艺的免费培训,2019年进入凤池荷语职业培训学校,成了一名花艺培训师,并在重庆残联的推荐下,参加了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获得花艺项目全国第二名,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同时还获得了重庆市巾帼建功标兵、重庆市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专家等称号。

在精准的技能培训下,重庆市一大批残疾人掌握了技能,实现了顺利就业、成功创业。

精心服务 职有所爱

针对残疾人的服务,除了精准,更需要精心,以精致服务的向善之心,让残疾人就业职有所爱。

重庆首届残疾人直播大赛现场.jpg

重庆首届残疾人直播大赛现场

近年来,重庆市残联突出“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助残就业创业增收”这一主题,抓住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能力这一主线,把有就业需求和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作为服务重点,坚持整合政府和市场各方资源,推动传统的就业服务向残疾人人力资源开发跃升,促进全市残疾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

其中,为了高效地找到有就业需求和就业能力的“两有”残疾人、破解残疾人“找不到岗”与用工单位“招不到人”的“两难”问题,2021年5月,重庆残联联合重庆移动公司搭建了残疾人专用求职公众号“职有爱”。创新推出“能力测评——岗位开发——供需对接——就业跟踪”的全链条残疾人专业化流程服务模式。

这一平台依托快捷求职登记核心功能,动态收集残疾人的求职信息,专人点对点核实信息,聚合形成残疾人求职者画像数据库。数据库向人力资源机构免费开放残疾人求职信息,让残疾人和用人单位实现迅速有效对接。与此同时,通过公开招募8家人力资源公司,让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对接,让专业力量实现供需精准匹配,使市场在残疾人就业和企业用人的配置中发挥更好的决定性作用。如重庆市智悦人力资源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与企业进行定岗培训等,为残疾员工提供精准就业服务。目前,已培训和安置残疾人1000余人。

精心的服务,促进了残疾人就业。听力和言语残疾人在求职时面临的难题尤为突出,不能与健全人进行有效交流沟通,成为了就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为此,在为这一群体就业服务中,“职有爱”平台专门配备了手语翻译,“一对一”“点对点”为聋人求职提供贴心的无障碍服务。企业在开发适残岗位时,运营专员还会提前介入,针对聋人群体的特点,给企业提出合理且实用的岗位用工及管理等建议。

2019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信息与资源专业的李松,儿时因青霉素过敏导致听力受损失聪,在重庆市残联的精心服务下,他成为了“职有爱”就业平台的运营专员,此后,他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更多残疾人服务。

据记者了解,“职有爱”平台专心、专注、专业的运营团队,不断推动提升完善平台快捷性、实用性、精准性,让数据多跑路、残疾群众少跑腿,打造闭环式就业服务体系,较为有效地破解了“找不到岗”“招不到人”的难题,为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提供高效的就业服务。

数据显示,“职有爱”服务平台自2021年5月上线至今,已开展市级“直播带岗”100余场次,收集残疾人求职登记信息1100条,156人通过平台实现就业。

此外,近年来,重庆市残联和各区县残联为残疾人创业提供精致指导服务,将残疾人创业扶持政策、资金等送到残疾人企业。比如,建立重庆市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帮助有创业意愿的残疾人孵化企业。

记者了解获悉,该创业孵化基地有2600多平方米,设备齐全,无障碍设施完善,有专门的管理运营团队,设有办公区、休息区、会议室等功能区域,是重庆市以新文创、新农业、新科技、新电商产业孵化和双创人才培养为主要特色和功能定位的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载体。孵化基地为重庆市创新创业的残疾人提供免费办公场所以及项目咨询、创业孵化、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为全市残疾人开辟了就业创业的“幸福通道”。

有数据显示,重庆市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自去年10月正式启动运营以来,已入驻孵化企业14家。今年一季度,入驻企业的总营业额达948.7万元,共实现税收22.51万元,入驻企业带动170人就业。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王晓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