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冷水江同心美丽乡村

  2018年以来,冷水江统一战线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在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大力开展同心美丽乡村创建,不断深化创建共识,持续深入挖掘统战元素,打造亮点和特色,发挥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目前,已创建省级同心美丽乡村2个,市级同心美丽乡村4个,正积极培育2个省级同心美丽乡村示范片区。


麻溪村: 麻溪古镇·梦里水乡

  麻溪村坐落于资水和麻溪河的交汇处,由原资江村和麻溪村合并而成,地质为丘陵地带,平均海拔高度为286米,年平均气温在16.7度,年降雨量1456毫米左右,森林覆盖率85%,麻溪河穿村而过,境内全长3.2公里,汇入资江流域,水陆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美,视野开阔,处处可观山看水,素有“江南梦里水乡”之称。辖区面积5.3平方公里,共18个村民小组,955户3159人,麻溪村党总支部现有党员120人,下设三个党支部和18个党小组。

  麻溪村因水运之优而兴,已有数百余年的历史。两河交汇,形成了山水环抱、渔舟唱晓、绿茵缤纷、自然和谐的独特风貌,沿着石板路、徜徉河堤绿柳、漫步小巷人家、迈过石拱桥、触摸古商铺的斑驳历史、仰望老树沧桑,偶尔还能听到粗犷滩歌和拉纤的传说,给人以古朴、古韵、古香、古色的视听感受,这里还保留了独具韵味的风俗民情,梅山傩戏、毛板船传说,滩歌、赛龙舟、舞狮龙和民间乐器等传统风俗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近年来,在统战部门的牵头指导下,在各单位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下,麻溪村以“同心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沿河公路得到提质改造,新建风雨桥、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开展荷花池修复等工程,着力打造设施完备、生活便利、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探索“乡贤+”新思路,通过“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吸引乡贤人士回归故里安居,引导他们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加速推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组织乡贤筹集资金44.4万元修筑同心牌坊,为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积极引导本地乡贤、在外冷商助力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资金回流、企业回迁、人才回乡等方面作用,先后引进汇美园林、“麻辣魔方”泉水嗦螺、斗笠山水果采摘基地、五星级休闲农庄麻溪古镇生态园、佳伦农业金丝楠木麻溪公园等入驻,带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余元,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其中,“麻辣魔方”泉水嗦螺的创始人张湘峰作为党外人士,在统战部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建立了完善的养殖、加工、运输、存储、销售全产业链条发展模式,先后成为文和友、盒马鲜生、兴盛优选等国内知名平台的嗦螺系列产品战略合作供应商。营造敦厚良善的质朴民风,不断加强村民教化、规范乡村社会秩序,建立和谐稳定的干群关系,坚持传承以文化人、以德润心、崇德向善的乡村人文精神,不断提升群众的整体素质,凝聚最大“向心力”、画好最大“同心圆”。

  麻溪村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森林乡村、省级同心美丽乡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七里江: 百年矿山·世界锑都

  七里江地处冷水江市锡矿山街道办事处,位于冷水江市中心以北十三公里,是锡矿山腹地。东邻七星,南交双木,西连联盟,北抵艳山红。S235省道从南至北而过,总面积1590亩,其中耕地面积30亩,山林1260亩,总人口222户526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七里江有大小数十家锑冶炼厂,七里江陶塘片区更是被称为“小香港”,民康物阜,鳞次栉比,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但随着资源的枯竭与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这一场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的繁荣幻沫终是破灭。资本离场,炼厂关闭整合,只留下了严重破坏的生态环境和难依附植被的砷碱渣土地。近年来,七里江依托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发挥“统战+”优势,共绘绿水青山美好画卷。锡矿山曾是湖南工人运动的摇篮之一,也曾是红六军团长征驻地,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七里江通过深挖百年矿山革命历史和统战元素,联合民营企业共同开发,建设锡矿山展览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休闲旅游,助力锡矿山成为工矿红色旅游新地标。同时,开展“同心工程·送教下乡”系列活动,引导民营企业家、本地乡贤人士等统战对象提供优秀教育资源、助力教育发展;依托新阶层平台载体,邀请颜进、姜慧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地参观、现场打卡,建成万人打卡网红地——玫瑰爱琴海。

(来源:中共娄底市委统战部、冷水江市统战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