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轨交基地“按图索骥”引进46家企业,一张招商地图“拼”出整列地铁生产线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21日讯   7月18日,武汉地铁第3000辆车下线,这辆由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生产的地铁车辆,将行驶在武汉地铁前川线。

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记者刘斌 摄

2020年8月,黄陂区以武汉中车长客为龙头打造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布局轨交全产业链。

从开工建设至今不到2年的时间里,轨交基地的企业数量从最初的1家,发展到目前的签约企业46家。

招商的快速推进,得益于一张自轨交基地建立之初就开始绘制的产业招商地图。摊开这份地图,128家招商目标企业按招商进度以不同颜色标注。已经落地的46家企业在图上被标注为绿色。

工作人员展示招商地图。 记者刘斌 摄

“这些‘按图索骥’招引来的企业年内陆续投产后,基本能够实现4000余种地铁零部件园内造、园内装。基地正在开拓维修维保、科技研发版块,实现园内修、园内研,贯穿轨交全产业链。”黄陂区前川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博介绍。

招商地图细化到产业链每个细分领域

“这张产业招商地图就像一份‘拼装地铁的说明书’,缺哪个环节,一目了然,然后像拼图一样招引相关企业。”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管委会成员、前川街道开放开发办公室主任郑波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

武汉轨交基地覆盖车辆研发、制造、组装、维保、配套服务等轨交产业链全环节。 记者刘斌 摄

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覆盖车辆研发、制造、组装、维保、配套服务等轨交产业链全环节。基地建设之初,招商工作同步启动。郑波说:“轨交制造领域产业链跨度大,像武汉中车长客这样的整车制造企业,需要从全国各地合作商处订购配件。”

这些企业又要到哪里去找?

轨交基地管委会与武汉地铁集团找到铁四院,联合国家智库企业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对轨交基地进行产业规划。

最初的规划方案中,团队从全国筛选出轨交相关行业企业200多家。武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李军回忆,为保障企业在园区内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也便于招商工作快速启动,他们将产业链分成上中下游,又划分了14大类36小类,确定每个细分领域里不超过3家企业,再次筛选出一批。

生产线上工人正在进行车辆各种线缆调试、安装。记者刘斌 摄

招商地图有了雏形后,李军与团队又发现了问题——上游的科技创新类企业在地图上留有空白。“企业科创能力如何,要接触之后才有了解。我们从与武汉地铁合作过的企业里又筛选出来一些科创特色企业,最终形成了这张涵盖产学研128家企业的精准招商地图。”李军说。

“轨交基地还与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共同成立了产业创新联盟,通过创新联盟促进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生产力,让企业在基地里面就享受研发、设计、制造、销售零部件的一条龙服务,提高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水平。”陈博说。

“按图索骥”签下轨交零部件头部企业

生产线上工人正在进行车辆各种线缆调试、安装。记者刘斌 摄

招商目标初步确定后,今创集团作为中车长客的长期供应商,被轨交基地确定为第一家重点招引的企业。

招商地图上,已列入招商库的企业、洽谈企业、签约企业、入驻企业分别被标注为黑色、橙色、绿色、红色。

郑波说,在这张先后变更了7次的招商地图上,今创集团成为图上第一个被标注“橙色”的企业。

今创集团在轨交车辆零部件制造领域涉及10个系列、1000多种产品,有“地铁超市”之称。2014年,今创集团在黄陂区注册武汉今创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希望能在武汉投建生产基地,深入辐射华中市场。

“但是,一个生产基地需要投资几十亿,落地后还要考虑材料如何供应、市场如何拓展等问题,这对企业来说需要十分谨慎。”武汉今创总经理张俊说,近年来他们多次与黄陂区进行商业洽谈,双方都在努力推进。

转机出现在轨交基地建成那年。郑波、李军与招商团队,带着全产业链招商规划再次找到今创集团。

武汉地铁第3000辆车下线,这辆由武汉轨交基地生产的地铁车辆,将行驶在武汉地铁前川线。记者刘斌 摄

“武汉地铁首批轨交车辆陆续迎来了十年大修,每年维修市场规模有望破亿元。未来5年预计武汉还将建设600公里地铁里程,武汉地铁新车制造市场、维修后市场前景都十分可观。”那次洽谈中,李军的这番话打动了今创集团。

看到招商地图上不少熟悉的合作商和市场机会,张俊和团队更坚定了在武汉建生产基地的信心,“落户在全链规划的产业园,运营成本也能降低不少”。

2021年2月20日,今创集团与黄陂区人民政府签署协议书,投资30亿元建设武汉今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项目,新建电气控制系统、车钩系统等项目的制造、研发、销售及服务业务。

今创集团四个字在招商地图上“刷红”的那一刻,郑波对未来的招商工作更有信心,“今创和中车长客两个头部企业的落户,对产业链的成环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轨交基地给武汉中车长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年,我们新建投用了转向架维修厂房,准备好与即将入驻的企业一起,更深入地开拓新的地铁车辆维修市场。”武汉中车长客董事长李宝安说。

量身定制厂房让企业“拎包入驻”

生产线上工人正在进行车辆各种线缆调试、安装。记者刘斌 摄

2021年9月,武汉轨交基地迎来首批入驻定制厂房的16家企业,成都铁山集团名列其中。这家企业的选址过程,颇费周折。

前期洽谈中,这家专门生产大型设备的企业提出需要空高8米、承载50吨的特制厂房。很快,轨交基地企业服务专班在前川街道内找到2处空闲厂房,带着企业负责人前往考察。

“第一间空高只有6米,高度不够。第二间要到2023年才完工,时间太久。”成都铁山负责人很快否掉了这两处厂房。

“前川找不到,我们就在整个黄陂找。”通过前川街道,企业服务专班又找到区科经局寻求支持。一个月后,又找到第三间、第四间厂房,企业方面代表在厂房里走完一圈依然摇头:“厂房太大了,闲置面积过多,我们只需要5000平方米左右的面积。”

找了4间厂房都不合适,陈博想到了武汉临空经济示范区,那里的厂房条件更成熟,或许有能满足生产要求的厂房。企业服务专班又一次赶往武汉临空经济示范区。

最终,在武汉临空经济示范区2个备选厂房里,企业选定了其中一个,成都铁山顺利“拎包入驻”。

武汉轨交基地覆盖车辆研发、制造、组装、维保、配套服务等轨交产业链全环节。记者刘斌 摄

同为首批入驻的大型工程装备类企业——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基地建设上也遇到了问题。今年6月中旬,正在积极准备投产事宜的陕建机总经理付庆龙被安装塔吊的手续卡住了。

生产基地的大型堆场里用塔吊转运设备更方便,但塔吊属于特种设备,考虑到安全问题,非工地使用时一般遵循尽量少审批的原则。付龙庆说:“如果不用塔吊,公司租用吊车转运设备每天要多承担近4000元的支出。”

付庆龙找到企业服务专班,陈博又接下了这个“特殊的单子”,一边安排专人帮助企业整理材料,一边与审批部门多次当面沟通,推进审批工作提速。手续办下来的那一刻,陈博“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因为招商地图上的不少企业都是专业设备、大型设备生产商,对办公楼和厂房都有个性化需求,招商团队也针对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郑波介绍,“轨交基地内专门配建了1.7万平方米的总部办公大楼和11万平方米的定制厂房,这些厂房是统计了20多家企业对厂房需求后按需建设的,签约后即可入驻。”

看着招商地图“刷红”的一家家企业,陈博信心满满,“我们有信心通过平台打造让招商地图上的重点企业全部落户”。

(长江日报记者刘敏 蒋立青 秦璟 通讯员谯燚军)

【编辑:丁翾】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