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师范学院:走进“三湘第一村”,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7月5日至7月15日,长沙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艺术惠民”社会实践团队21名志愿者赴江背镇银山村开展了为期10天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王鑫、唐宁、胡诗、文安琪等老师指导。

开设艺术课堂,推进乡村美育扎根

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为推进学校美育,用乡村美育实践帮助乡村孩子们在美的滋养下更好地成长,提高青年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美育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7月6日起,社会实践团队以印山小学为场地,打造“艺术惠民”支教课堂,为当地孩子开设了艺术绘画等6门课程,吸引了34名乡村儿童前来上课。借此契机,志愿者们与孩子们重温当地红色记忆,描绘印山村美好生活图景,宣讲乡村振兴战略,学习防溺水防中暑等安全知识,推广普通话使用等。志愿者团队为孩子们烹制的“艺术大餐”,帮助他们提升了审美意识,培养了美的想象力和思维习惯。

寻访非遗资源,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非遗是乡村发展的生动见证。印山村的糯米酒酿造技艺是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已传承了四代人。7月14日,志愿者团队前往麻姑井酒酿有限公司拜访了技艺传承人周平。周平与志愿者们讲述了糯米酒酿造技艺传承的始末以及他创办公司的历程。他的深情讲述让志愿者们对糯米酒酿造技艺的了解更加深入,志愿者们也深刻认识到乡村文化传承对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

入户调研访谈,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乡村发展建设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7月10日起,志愿者团队沿街走访印山村村民,倾听村民诉求、了解村民居住情况、就业情况、生产情况,收集他们对当地发展与自身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发放法制教育宣传册,面向村民开展法制知识宣讲。同时,还前往江背镇人民政府、印山村村委等地进行调研采访,向相关部门人员了解印山村文旅产业发展状况,并依据调研情况,运用艺术与科技专业技能,历经四稿,为印山村量身打造了印山村公用品牌设计方案,用“艺术+”为印山文旅产业发展赋能。7月11日,为更好以实际行动助推乡村振兴,志愿者们挨户走访村居,面向群众宣传国家资助政策、推广使用普通话,大家头顶烈日,耐得烦,吃得苦,得到了该村村民们的认可,激励了志愿者们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党建引领发展,乡村振兴有信仰

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的“定星盘”,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7月13日,印山村党总支书记刘罗仕向来访的志愿者们表示,印山村党组织致力于建强组织堡垒,重视人才培育,壮大集体经济,盘活文旅资源,着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行动优势,助推印山村“三湘第一村”的发展。为进一步筑牢乡村振兴的信仰之基,增强思想引领,志愿者团队利用艺术课堂,为孩子们讲述徐特立、熊瑾玎等红色人物故事;借助艺术绘画,带领孩子们重温红色记忆,描绘红色经典人物及其事迹。7月14日,志愿者们举办了实践活动成果汇报演出,该演出紧紧围绕“献礼二十大 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展开,志愿者们与孩子们共同演绎了《特立颂》、《印山美》、《我爱你中国》等合唱、朗诵节目,展现了对党和祖国、人民的热爱,呈现了本次活动的实践成果,凸显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印山村人民和乐生活的美好生活图景。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青年学子在广阔的乡村中,长才干,增智识,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更让青年学子们在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的背景下,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责任与担当,继续奋力奔跑,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持续供给力量,以行动书写青春赞歌。(通讯员:胡诗 曹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