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筛查啥时开始、怎么做?国内外指南这样说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快来看看你是不是高危人群!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数据显示,在2020年的全球肺癌新发病例中,约有37%来自中国。而在因肺癌死亡的病例中,中国病例约占其中的39.8%。

“早诊、早治”是提升肺癌患者生存率、降低患者死亡率最重要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对肺癌高危人群的肺癌筛查工作是实现肺癌患者“早诊、早治”的基础,是减少其死亡率及延长生存率的关键因素。

哪些人群需要进行筛查呢?来看看各大指南是怎么说的吧!

USPSTF指南:

肺癌筛查年龄应提前至50岁!

10月12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更新了2021年肺癌筛查建议[1,2],进一步扩大了肺癌筛查人群的范围。

上一版(2013版)USPSTF指南建议对55-80岁的成年人、吸烟强度在30包年(包年=每天吸烟的包数×吸烟的年数)以上,以及戒烟时间<15年内的人群,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LDCT)肺癌筛查。

此次2021版USPSTF指南将肺癌筛查人群的年龄建议提前至50岁,吸烟强度建议由30包年降至20包年,这意味着,更多原本非肺癌高危人群也纳入到了“肺癌高危人群”的行列。

此次指南更新,根据的是NELSON研究[3]的报告,NELSON研究结果显示,在年龄在50-74岁,吸烟史为每天吸烟≥15支,持续时间≥25年上,或每天吸烟≥10支,持续时间≥30年,且戒烟时间<10年的人群中,与不进行筛查的人群相比,在5.5年的时间内进行了4次LDCT筛查的人群肺癌死亡率降低了25%。

高危人群如何筛查?看国内外指南推荐

由于国内人群特征与西方人群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国内肿瘤流行病学特征与国外也存在一定差异,国外的肺癌筛查指南中的相关指标未必能完全适用于中国,这也导致中国和美国指南定义略有不同。

1.与国外指南相比,国内指南对筛查人群的年龄建议更为提前。

无论是此次更新的USPSTF指南,还是在国内具有很大影响力的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4,5],亦或是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指南[6]等均将肺癌筛查年龄界限定在55岁。

而国内多部指南均推荐50岁以上的人群便开始接受肺癌筛查,而《肺癌筛查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9)》[7]更是推荐40岁以上的人群便开始进行肺癌筛查。

赫捷院士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杂志发表的介绍中国肺癌筛查防控现状以及治疗进展的社论指出,在40岁以下,特定年龄段的肺癌发病率相对较低,此后急剧上升,在80至84岁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人群中均达到峰值。在此之前,女性肺癌的发病率显著低于男性。

图1 2014年每10万人口的特定年龄段发病率与死亡率

2.国内指南对筛查人群吸烟强度的界限划分更为提前

除此筛查年龄外,对于吸烟人群吸烟史的筛查界限也有一定差异,尽管USPSTF指南此次更新将吸烟人群吸烟史的筛查界限从30包年降至20包年,但国外多部指南仍以吸烟史≥30包年的人群视为肺癌高危人群,而国内多数指南普遍推荐吸烟史≥20包年的人群进行肺癌筛查。

一项囊括19项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8]显示,吸烟者肺癌的发生风险和死亡风险分别为不吸烟者的13.1倍(HR:13.1,95%CI:9.90-17.3)和11.5倍(HR:11.5,95%CI:8.21-16.1);曾经吸烟者肺癌的发生风险和死亡风险分别为不吸烟者的4.06倍(HR:4.06,95%CI:3.13-5.26)和4.10倍(HR:4.10,95%CI:3.14-5.36)。

另一项研究[9]数据显示,吸烟lt;15支/d、15-24支/d、≥25支/d者患肺癌的风险分别为不吸烟者的1.90倍(RR:1.90,95%CI:1.72-2.10)、2.68倍(OR:2.68,95%CI:2.49-2.89)和3.59倍(RR:3.59,95%CI:3.22-3.99),且患病风险与吸烟强度呈正相关(P<0.0001),即吸烟史越久,吸烟强度越大,罹患肺癌的风险也就越高。

表1国内外指南对肺癌高风险人群定义汇总

今年3月,《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下称《指南》)[10]得以发布,对我国肺癌高危因素、筛查推荐意见等进行了明确、细致地阐述。《指南》中明确指出肺癌高危因素包括:

吸烟、二手烟暴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史;

一级亲属(first degree relative,FDR)肺癌家族史;

石棉、氡、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烟尘暴露

除此之外遗传因素在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指南》在阐明肺癌危险因素的同时,还对肺癌的保护因素进行了说明。《指南》强调合理的体育锻炼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是肺癌的保护因素。研究显示运动可降低25.0%的肺癌发病风险,水果和蔬菜摄入量高的人其患肺癌风险较摄入量低的人降低了14.0%。

《指南》建议,对年龄在50-74岁,且具备以下任意一条的人进行筛查:

(A)吸烟:吸烟包年数≥30包年,包括曾经吸烟包年数≥30包年,但戒烟不足15年;

(B)被动吸烟:与吸烟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C)患有COPD;

(D)有职业暴露史(石棉、氡、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烟尘)至少1年;

(E)有一级亲属确诊肺癌。

图2肺癌筛查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指南》中对于肺癌筛查人群年龄以及吸烟史的界限划分,并没有与国内普遍“共识”相一致,反而是更与国外指南的标准“接轨”,但这也不能让我们掉以轻心。尤其是我国二手烟问题严重,《指南》中着重强调,被动吸烟吸烟20年以上者,也应进行肺癌筛查。

早期肺癌得到根治的机会是非常大的,因此肺癌筛查对于肺癌的治疗至关重要。肺癌可能离我们很远,也可能离我们很近,我们能做的就是“防微杜渐”,将可能的癌症风险扼杀在襁褓之中!

参考资料:

[1]Evaluation of Population-Leve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the 2021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Lung Cancer Screening Recommendations in Community-Based Health Care Systems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84816

[2]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Updated Evidence Report and Systematic Review for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77242

[3]Characteristics of new solid nodules detected in incidence screening rounds of low-dose CT lung cancer screening:the NELSON study https://thorax.bmj.com/content/73/8/741

[4]NCCN Guidelines for Patients.Lung Cancer Screening,2020 https://www.nccn.org/patients/guidelines/content/PDF/lung_screening-patient.pdf

[5]Lung Cancer Screening,Version 1.2021,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https://www.nccn.org/professionals/physician_gls/pdf/lung_screening.pdf

[6] Peter J. Mazzone et al,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 CHEST Guideline and Expert Panel Report, Chest (2021). DOI: 10.1016/j.chest.2021.06.063.

[7]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癌工作委员会,肺癌筛查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国际呼吸杂志.2019,39(21):1604-1615.

[8] 赫捷, 李霓, 陈万青,等. 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J]. 中华肿瘤杂志, 2021, 43(03):243-268.

[9] Quantification of the smoking-associated cancer risk with rate advancement periods: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from cohorts of the CHANCES consortium[J]. BMC Medicine, 2016, 14(1):1-15.

[10] Chen W , Zheng R , Baade P D ,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 2013.

你想要的前沿资讯

敬请关注医生站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