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韵园社区: “红韵智家”,破题“人少事多”管理难

    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道秋韵园社区成立于2017年1月,占地面积约0.49平方公里,下辖凤仪园、凤仪东园、凤仪西园、凤康园、凤泰园5个小区,总计3918户(含公租房1350户)。截至目前,社区共有户籍居民1324人,入住居民约7000人,整体呈现出“流动人口多、低收入人口多、老年人口多”的“三多”特点。

  近年来,面对社区治理工作中逐渐凸显的各类问题,秋韵园社区在坚持“掌上云社区”的创新指引下,充分融入自身特点,以“红韵智家”新模式成功破解了“人少事多”等管理难题,积累了丰富的基层社区治理经验。

双网融合党建

推动“红韵”治理新模式

  2016年,栖霞区“掌上云社区”大数据现代治理平台创新上线,依托微信技术,通过网格建群、政务机器人“小栖”入群、开发集成应用小程序等方式,将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与居民、物业、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在线联系起来。在“掌上云社区”平台的指导下,秋韵园社区根据自身特点,构建了“网格+网络”双网融合的党建引领与“红韵智家”社区治理有机结合的崭新模式。

  秋韵园社区书记范甜介绍说:“‘红韵智家’是我们根据‘掌上云社区’的治理经验和本社区情况总结出的社区工作模式,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主要是通过‘红’‘韵’和‘智家’等三个层面体现出来。”

  “红”——以红色动力启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结合栖霞区“掌上云社区”集成小程序,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楼打造红韵智家议事阵地,搭建社区智能党建场景。实现党员风采在线展示、群众诉求在线发声、党群活动在线开展等。

  “韵”——“小栖”是24小时不打烊机器人,社工及物业管家是“小红韵”人工客服,在线回复、实时解决居民诉求;线上议事,线下协商,线上征集居民意见,线下开展为民项目;在线公示资金明细及工程进度,集积分兑换礼品,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

  “智家”——社区很“小”,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又很“大”,与老百姓的生活起居、吃穿住行,密切相关。本项目致力于以“韵”课堂、“韵”书吧、“韵”空间等一系列“韵文化”为骨,链接社区与居民的生活起居、吃穿住行,打造社区智能化“智慧+”治理新模式。

图为秋韵园社区党建活动现场

      范甜还介绍道:“开创秋韵园社区‘红韵智家’社区治理模式以后,居民能深刻感受到线上平台的便捷与优势,社区在全区的‘掌上云社区’考核排名也从之前的成绩平平跃进到全区前十,甚至还多次取得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

“小喇叭”不打烊

关爱老人传递暖情

  自2020年疫情开始以来,秋韵园社区面临人手严重不足的难题,社工仅有5人,却要服务整个社区数千名居民。因此,社区第一时间在“掌上云社区”微信群进行志愿者招募工作。老党员陈阿姨就是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她告诉记者:“我们这些志愿者在小区包保点、全员核酸检测、人员信息数据核查中都尽职尽责,致力于维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范甜介绍说:“在每一次的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中,“掌上云社区”微信群是24小时不打烊的‘小喇叭’,社区通过‘小栖’进行云推送,在微信群滚动发布核酸检测通知,将核酸检测通知送到千家万户。如今‘小喇叭’也变成了居民每天关注的固定版块,大家也会每日一问:今天有没有核酸做?如果信息被刷上去了,热心居民和楼长都会在群内接力发布‘小喇叭’,微信群内已然形成了邻里互助模式。”

  据统计,在秋韵园社区7000名入住居民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占六分之一,因此老年人关爱也是社区治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为此,秋韵园社区设立了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站,配有银龄餐厅、日间照料室、心理咨询室等活动区,可同时容纳40名老人就餐。其中活动室配备投影、音响等,满足老年大学各类需求,同时可进行艾灸、按摩等养生类项目。站点自使用至今,已经为老人提供服务约1.6万人次。

发扬“铁脚板”作风

提升为民服务效能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秋韵园社区从零开始建立居民信息底册,分类梳理特殊人群台账,以网格为单位,利用好“掌上云社区”,及时传达惠民信息,倾听民心民意。同时定期组织辖区物业召开联席会议,对居民反映强烈及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展开交流,采取措施。通过“掌上云社区”线上线下协商议事,社区也逐渐把一件件民生政务落到了实处。

  范甜表示:“社区工作多,人手少,为解决民生问题,我们充分发挥‘铁脚板’的作风,不断地走家串户,‘脚底磨穿’才能不落下任何工作。”

  范甜为记者举了一个例子。秋韵园社区外沿街商铺多,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随着电动车数量越来越多,不少店铺员工为了充电方便,直接从店铺中拉出破旧的电线给电动车充电,充电线随意搭放在地面,线皮磨损脱落,接口不牢,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为此,社区采取安全教育宣传与推动安装充电桩两步走的措施进行多轮协调。一是对店铺进行走访游说,和商铺逐一协调沟通,联合城管、物业等部门上门劝导,告知其飞线充电的危害性,并借助飞线充电的社会新闻,对沿街商铺开展安全警示教育;二是与充电桩公司进行商谈。社区从群众利益出发,与充电桩公司代表多次交谈,经过不懈努力,店家最终同意安装智能充电桩。由此,充电安全问题得到了解决。

  范甜表示:“这几年,南京通过‘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实践,让网格‘长’出智慧的翅膀,探索出一条中心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创新路径。‘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将社区打造成‘让老百姓感知幸福’的温暖港湾。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社区工作者,我要沉下心,敢担当,在服务社区居民、服务基层治理中贡献青春力量。”

记者 王 刚 刘婉如

图由受访者提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