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公安英模 | 李宁:让痕迹说话的“刑侦王子”

让痕迹说话

“刑侦王子—李宁”

  //  

案发现场是一切案件的溯源地,从中提取一切可形成证据链的痕迹物证关系着侦查办案的成败。

在刑事技术岗位,没有刀光剑影,有的只是频繁地在案发现场奔走、勘查。在这个枯燥却又充满挑战和压力的岗位上,淮安市公安局淮阴分局刑警大队民警李宁用“沉稳、执着、坚强”践行着公安民警的初心和使命。今年5月25日,李宁被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因为和体操王子李宁同名,同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刑侦王子”。入警15年来,他始终坚守在基层岗位从事现场勘查、痕迹检验工作,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青年五四奖章、江苏好青年、江苏省文明职工、江苏好人,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

勤奋拼搏的“技术尖兵”

李宁一入警,正值大队创建公安部一级技术室。于是,大家上班他上班,大家下班的时候,他办公室里的灯还亮着。每回工作到了夜深人静,他就直接住进值班室,和衣而睡。凭着这股狠劲,他很快掌握了各项业务知识。次年,他所在的技术室顺利被公安部命名为一级技术室。

从此,他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了辛勤耕耘好这块园地,他坚持把“上班提前,下班推后”作为自己的“工作生物钟”。就是这样,从警15年里,李宁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捕捞罪恶的蛛丝马迹,废寝忘食,乐此不疲。

9年前,一名八旬老太家中被盗,这位老太是五保户,省吃俭用才攒下的一万块钱不见了踪影。李宁到现场的时候,老人老泪纵横,可上了岁数的她连大声哭泣都做不到,李宁的心里有些发酸,更多的是对犯罪行为的痛恨,他想帮助这位可怜的老人挽回损失,可遗憾的是,现场并未提取到任何有价值的痕迹物证,他安慰老人一定会帮她讨回公道。那段时间,类似手法的盗窃案件相继发生,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只要发案了,他第一时间主动要求参与勘验。天网恢恢,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他成功在几十枚混杂的指纹中比中了独属于犯罪嫌疑人李某的那一枚。

对指纹比对李宁情有独钟,几近痴迷。他每周对上周,每月对上月,每季度对历年未破案件现场指纹进行滚动查询。紧紧握着达摩克利斯之剑,忙忙碌碌地辛勤工作着,使罪恶无处可遁。李宁的“一鸣惊人”,在师父朱中洋看来,并不意外。“这娃踏实、肯钻,耐得住寂寞,常年以办公室为家、跟指纹库作伴,坐在电脑跟前能几天几宿不挪窝,那股子玩命的劲头,硬是把指纹比对这么一件枯燥无味的工作,干得热血沸腾,连我这个当师父的,都打心底里佩服。”朱中洋说。

百折不挠的“王牌工匠”

许多夜深人静的夜晚,李宁坐在电脑前,认真地盯着屏幕上一枚枚滚动的指纹,眼花了,揉揉;腰酸了,捶捶。他坚信,只要功夫到了,就能让沉默的指纹“开口说话”,就能把藏在暗处的犯罪分子揪出来。

2009年3月5日晚,李宁像往常一样开始了比对工作。别小瞧1厘米大小的指纹,对它的认定,却要经过上千次的检索比对才可能有结果。近一个月来,他几乎天天如此。可是,手上的4000余枚现场指纹、两万余张十指指纹卡,仍未从中取得任何成果。李宁依然不愿放弃,他不停地翻找查询,奇迹出现了,只见屏幕上的两枚指纹十分相似,最终他认定系同一人所留。面对这枚来自一起医院电脑盗窃案的指纹,李宁顿生疑惑:“这枚指纹的主人朱某曾于2005年因盗窃罪被刑事处罚,至今未破的辖区2004年系列电脑盗窃案会不会也系此人所为?”经过逐一检视,反复比对,他惊讶地发现2004年的8起电脑盗窃案发现场指纹均为朱某所留。李宁兴奋得几乎要喊出声来,太不容易了!因为此前,他已苦熬了一个多月,比对了1989年到2004年15年间的上万个现场指纹,却一无所获。到案后,朱某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当你失败100次的时候,千万别放弃,再尝试一下,说不定第101次就会成功。”靠着这股拗劲,李宁不断收获着惊喜,创造着奇迹。

2012年,江苏省公安厅将当年定为刑事技术效益年。活动中,刚满28岁的李宁提取的现场指纹被比中数量和比对破获案件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这一年,李宁被聘为全省刑事技术菜单式培训教员,他的“七多”工作法(多勘查、多用心、多提取、多询问、多思考、多方法、多付出)在全省公安机关推广。之后,在公安部、省公安厅参加的多次专项行动中,他同样出彩。通过指纹比对,李宁接连破获外省杀人、抢劫等重大积案10余起。

时至今日,李宁依然早出晚归、栉风沐雨,从各类的现场里,孜孜不倦地提取指纹,告破一个又一个案件,他的背影早已写满了淮阴的大街小巷。

胆大心细的“开路先锋

“技术工作是个良心活,全凭自己的责任心。”李宁把这句刚工作时师父对他的教导当成座右铭。为寻找一切可能的犯罪线索,他翻过垃圾堆、掏过下水道……翻墙头、跳屋顶、爬防盗窗这些危险动作,对他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2013年3月,辖区一住宅小区同单元楼内4楼以上6家住户被盗,蹊跷的是现场却无实施盗窃的明显出入口。通过观察,李宁判定犯罪嫌疑人是从空中入室作案的,进出口均为东面的阳台窗户。为了证实猜测,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他顺着窗户围栏爬到外面勘查,终于在五楼阳台窗框外侧的上沿边上发现了一枚嫌疑人指纹。为了提取指纹,他请同事抓住自己上衣在五楼阳台外悬空作业,艰难地提取到半枚残缺且有点变形的指纹。事后,同事心有余悸地对他说:“当时我的心都悬到嗓门眼了!”

2014年12月14日,某小区地下车库内多辆电动自行车被盗,李宁赶到现场,发现嫌疑人通过窗户钻入作案。为查找痕迹物证,他亲自模拟,从窗户钻到室外,在窗台外不足1米高的地方蹲着勘查痕迹,由于专注于查找痕迹没留意脚下的情况,身子突然一歪,右小腿掉进了排水沟,被破损的水泥板划出了一道20厘米长的伤口,血流如注。可他仅做了简单的处理,又投入到现场勘查中。

如今,李宁领衔的刑事技术团队个个都是“攀爬”取证的高手、现场勘查的行家,而他带出的三名徒弟也已是战功赫赫,多次受到上级嘉奖,成为淮安公安战线刑事技术领域的“轻骑兵”。

“自古忠孝难两全”,李宁是家中独子,但是,这个来自云南文山州的彝族小伙,到淮安工作15年,却仅回过5次老家。李宁的父亲是森林警察,毕生守护着家乡的绿水青山。传承,就是在时光的流逝中,那颗共产党人的初心永不改变,那颗为民服务的热心永不褪变,那颗赤诚炽热的红心永不消减。李宁在对公安事业的无私奉献和对家人的无尽愧疚中,践行“藏青蓝”的使命与担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