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振兴 | 邵成村:灰塑,简单材料里的大智慧

在当代社会推动传统工艺振兴,挖掘创造性手工的价值,激发因材施艺的灵感和精心手作的潜能,有助于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倡导专注坚守,追求卓越,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推动品质革命,培育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国家品牌;有助于促进就业,实现精准扶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传统街区和村落活力;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为展现非遗融入人民群众生活,加强人民群众对非遗的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体现非遗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展示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果。近期,文旅中国策划推出“匠人·匠心·匠情——聚焦传统工艺振兴”专题内容。本期采访嘉宾灰塑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邵成村

一碗牛腩汁猪肠粉下定了从事灰塑的决心

1979年,15岁的邵成村利用寒假的机会,跟随父亲邵耀波开始学习灰塑技艺。广州市的六榕寺,便是邵成村的第一个工作地点。由于是初次接触,毫无基础的邵成村,只能给父亲邵耀波打打下手,做一些搅灰、递东西等小活儿。

首次离家,首次接触灰塑,首次做一些小活,这一系列的经历让15岁的邵成村倍感踏实。回忆那段经历,邵成村印象深刻地说:“虽然,那个时候不知道自己的工资是多少,自己能拿到多少钱。但是,父子俩通过自己的劳动,每人早上能吃上一份一角五分的牛腩汁猪肠粉,那个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作为一个农村的孩子,这是邵成村第一次吃牛腩汁猪肠粉,也是第一次用自己挣到的钱来填饱自己的肚子。正是这次跟随父亲邵耀波去六榕寺的经历,彻底让他下定了从事灰塑工作的决心。“灰塑可以让我赚到钱,可以自己满足自己。既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又可以穿的好、吃的好,我干嘛不乐意呢!这样一想,我就不愿意继续读书,于是选择出来干活了。”邵成村说。

灰塑是让人受益一生的传统工艺技术

早在唐僖宗时期,灰塑就已经有了记载。据邵成村介绍,灰塑是一个用在建筑上面的工艺技术,存在于岭南地区,主要解决的是岭南地区的潮、湿热以及台风等气候天气问题。它的特点是耐久、耐硬,其主要材料是石灰,制作过程中还需要柴、米、油、盐、糖等辅料。

说起灰塑,邵成村总有说不完的内容。每当他向人们介绍灰塑时,都会这样说:“灰塑是会‘呼吸’和进化的。它运用一个简单的石灰材料,加入柴、米、油、盐、糖之后,做出来的东西能够在户外日晒雨淋几百年。我们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国家能够做出这么有价值的东西。”邵成村表示,这个价值,不是人们所说的外部价值,而是去了解灰塑这项传统工艺技术里的文化内涵。

灰塑大多数时候是在现场完成的,一般经过构图、扎骨架、稻草灰(塑形)、纸筋灰、色灰、上彩等制作流程。在邵成村眼中,上彩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难掌握的技巧,也是最考验灰塑技艺的制作环节。“灰塑是一个精工制作的过程,除了要掌握灰塑本身的干湿度外,还要掌握天气的干湿度。比如,上彩,就是在灰塑七成干的时候开始进行制作流程,需要注意的是,上彩的过程不能重复进行操作,这就要求制作者不仅要掌握外面的湿度,还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跟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相应地调整。这个跟个人经验、运笔的速度、长时间的积累都有很大关系。”

十年弹指一挥间,但对于灰塑学徒们来说,十年的学习过程却是十分的漫长。灰塑采用的是“言传身教”的传承方式,邵成村会告诉徒弟们,灰塑是让人一生学习、一路成长的工艺技术,学会了这个技术,则永远的不会丢掉,受益一生。目前,邵成村有27位徒弟,谈及灰塑的传承问题,他表示,现在的年轻人一方面嫌弃学习的时间太长,另一方面嫌弃从事灰塑工作太辛苦。“现在很难去找徒弟了!”

一路摸索一路创新,让灰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灰塑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工艺,2005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在推动传统工艺振兴过程中,邵成村也发挥着创造与创新的积极作用,让灰塑焕活出新的生命力。

他将灰与矿物质相结合,进行了不断尝试与试验。“就拿上彩这个步骤来说,我们已经进行了20年的尝试与试验。另外,我们也会将灰的材料融入到现代建筑之中,让现代建筑中的几十层高的外墙与内墙都用灰的材料来做,这样外墙就可以解决防水问题,内墙就可以解决‘呼吸’‘进化’等问题。再比如,修缮文物的过程中,如何利用灰这样的材料去保护建筑结构内的材料不被破坏。面对老化、‘缺钙’了的建筑墙体,我们又该如何去给墙体‘补钙’,为此,我们做了很多很多实验。”邵成村介绍说。

为了掌握最基本、最直接的数据,邵成村和其团队还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等院校开展合作,双方利用最基础的元素,挖掘灰的其他可能性。“让现代的大楼,用上传统的材料。最终达到了什么标准,效果是什么样的。未来如何延续灰塑这种工艺技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就从文物维修过程中,了解从明朝到民国时期所用灰的对比系数,对比出某一个时期用灰的变化。之后,用这些数据做支撑,让现代的大楼用上传统的材料。”邵成村说。

谈及灰塑融入生活,邵成村表示,灰塑融入生活是一种必然。灰塑是从传统建筑里面提取精华,去塑造的传统工艺技术。“将传统工艺技术融入到现代建筑之中,我希望通过灰塑做出来的房子是会‘呼吸’,会循环,会净化,会杀菌,会冬暖夏凉的房子。这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42年岁月铸就精湛灰塑技艺,42年风雨锤炼坚守意志。作为灰塑第三代传承人,邵成村也有着自己的坚持与期望,他表示,自己会原汁原味的将灰塑技艺保留下去、传承下去;希望通过对灰塑的传播、延续与发展,可以让更多的人从中体会到中国人的智慧,体会到非遗的魅力所在。

责编:勾晓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