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贵州人】让苗绣“活”起来 让姐妹富起来

“让古老的苗绣‘活’起来,让热爱它的姐妹们‘富’起来。”7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松桃自治县苗绣第七代传承人石丽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她当年选择传承苗绣的初衷。

石丽平(左一)和绣娘们展示松桃苗绣

从2000年开始,石丽平用8年的时间,走村串寨徒步3万多里,走遍贵州,潜心学习苗绣技艺,记录苗绣历史,挖掘苗绣人才。经过广泛调研和深入思考,石丽平坚信,使用才是最好的传承和最好的发展。

2008年12月,石丽平创办了贵州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以松桃苗族刺绣、银饰、服饰的设计制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进行文化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创业初期,公司仅有3名绣娘。石丽平抢抓“技能培训、助力脱贫”行动契机,招收贫困家庭妇女并开展培训,开启了带动就业创业的“锦绣计划”。

石丽平第一次进村入寨组织培训,村民都不相信苗绣可以赚钱,甚至有人连话都不想搭理。石丽平没有泄气,一家一户上门劝说、引导和鼓励,最终动员了60名贫困家庭妇女参加培训。经过培训后筛选,超过一半学员被录用。随后,她又陆续到10多个乡镇举办了30多期培训班,培养了2000余名苗绣能手。

石丽平(左)指导绣娘刺绣

“这些年,我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灵活就业模式,实行‘计件为主+效益+产品提成’的薪酬模式,为全县4000余名妇女提供在家就业和创业的平台。”石丽平介绍,如今,公司建立了一支超过200人的精英刺绣队伍,培训带动了大批绣娘。打造了“鸽子花·松桃苗绣”文化品牌,产品远销世界67个国家和地区,“松桃苗绣”鸽子花旋极图还被联合国作为外交礼品使用。

“目前,公司正开发‘苗绣+’系列产品,让苗绣与美食、与汽车用品、与现代服装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还建立了直播团队,对外推广松桃苗绣。”石丽平说。

“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一件苗绣服饰,不仅带动绣工就业,还可以拉动板蓝根种植、织布、服饰销售等产业链发展。”石丽平说,她将继续致力于不断壮大苗绣特色文化产业,带动更多百姓增收致富。


来源:多彩贵州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