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送水工”连续六年再出发 首站为城市建设者送去清凉

 

扬子晚报2022第六届“快乐送水工”公益行动正式启动

首站为城市建设者送去清凉

在烈日下坚守岗位的工作者


  7月的南京骄阳似火,最高气温逼近40度。在南京城建隧桥公司代建的南京大学苏浙运动场人防工程项目现场,200多名工人不惧“烤”验,坚守一线,有的要在挖土机里工作七、八个小时,有的要冒着高温浇筑混凝土,只为按时完成工程项目建设。7月25日上午,扬子晚报2022第六届“快乐送水工”公益行动正式启动。第一站为高温下的城市建设者送去纯悦瓶装饮用水,带去夏日的清凉。

  策划:陈郁 统筹:张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婧仪

  拍摄:朱信智 吴伟龙 朱雨柔 易健明

  剪辑:朱雨柔实习生:黄佳珺 周洁辰

  罗灵燕 郭嘉慧

  1 大学运动场下面建设约950个停车位

  南京大学苏浙运动场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项目位于南京市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苏浙运动场地下,通过利用运动场地下空间设置地下三层人防工程。既能完善鼓楼片区人防功能,提高战时防护能力,又能缓解平时周边小区的停车难矛盾。项目建成后整个地下空间总车位数约950个,其中无障碍车位13个,充电停车位200个(快充40个,慢充160个),并且对社会开放。

  “该项目去年4月份正式开工,目前已经完成主体结构建设,正在进行操场恢复施工,包括建设跑道和足球场等,争取8月底把操场交付学校,整个项目全部竣工预计在今年年底。”南京城建隧桥公司的项目负责人马超介绍,工地上现有约200多名工人在紧锣密鼓施工中。面对高温天气,工地采取错峰施工方式,让工友们防暑降温的同时也保证了工程进展。“最近温度较高,施工时间调整为上午5:00—10:00,下午4:00—7:00。也为每个人都准备了清凉饮料和防暑降温用品,并且都普及了高温防护、中暑急救等基础防护知识。”

  2 深挖14米,一晚上出土量能超4000方

  “项目地处鼓楼区北京西路交通繁重路段,且距省环境监测点仅有200m,如何控制基坑变形、在绿色施工要求前提下满足土方运输条件是本工程的难点之一。该项目基坑开挖深度为14米,基坑占地约14000平方米,一共需要出土约20万方。”马超回忆道,用时3个多月完成了20万方的出土,最多的时候一晚上出了4080方土。

  挖土14米深,如何保障安全不塌方?“严格遵循先支撑后开挖、分区分段分层开挖的原则,在确保支撑架设到位之后再进行下层土方开挖。在开挖的过程中,一共做了两道支撑,第一道支撑采用混凝土支撑,第二道支撑采用型钢组合支撑,这样把挖土后形成的基坑用角撑和对撑全部顶住,做了结构安全的“双保险”,同时,在土方开挖期间,密切关注基坑各项监测指标,建立信息化监测管理体系,以监测数据指导施工。

  3 瓦工班组一天能砌50米挡墙

  晒得黝黑的皮肤、布满老茧的双手、汗水直流的额头,50岁的水泥工人陶伟正在和水泥铺砌挡墙,身上的衣服早已全部湿透。为了赶在开学前将操场交付给学校,陶伟和他的工友们每天至少要砌50米长的挡墙。挡墙与排水沟中间区域为跑道,砌筑挡墙有助于对跑道区域的回土进行压实,让整个跑道的地基更稳固,这对后期的质量保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烈日当头,但陶伟从不怠慢,“熟练、仔细”是对他工作状态最真切的概括。

  “还好还好,干这么多年早就已经习惯了,夏天不热还是夏天吗?”陶伟拿着挂在脖间的毛巾擦拭汗水,笑眯眯地告诉记者,最近上午干到10点就收工了,避开了一天当中温度最高的时候,傍晚干活并不热,“现在工地管理都很人性化,还给我们做了防暑培训。” 7月25日上午,爱心企业江苏苏糖烟酒有限公司、江苏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代表也走进项目现场,送上纯悦瓶装饮用水,为一线高温工作者献上爱心。

  “快乐送水工”是扬子晚报品牌公益活动,至今已经连续举办六届。近年来,扬子晚报记者携手爱心企业、市民代表、南京青少年代表,在每年夏季最热的时间,走进南京本地高温劳动者群体,为他们送去超过100000瓶爱心矿泉水,表达一份来自社会的问候与敬意。同时,通过镜头和文字,向广大读者展现这些劳动者鲜为人知的辛苦与努力。接下来,扬子晚报2022第六届“快乐送水工”将走进长江禁渔巡查执法队员、供水保障工作者、列车电焊工等行业,敬请期待。

编辑:秦小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