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因为追风暴,“00后”少年走进北大

日期: 来源:环球人物收集编辑:环球人物

我已经可以承担起社会责任,

让人们更加了解风暴。

作者:王喆宁

最近一个月,风暴摄影师刘屹靖平均每天只能睡5个小时。自3月31日以来,江西多地持续出现强对流天气。这几乎是刘屹靖拍摄风暴几年来最累的一次。


因为持续时间长,风暴一波接一波,光是拍摄,刘屹靖就花费了将近10天时间,之后一直在制作、发布作品。目前,他已参与到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短时临近预报教学科研团队的工作中,调查今年南昌3月31日大风的原因。


2020年,刘屹靖正式开始追逐和拍摄风暴。至今,他已经跑了8万多公里,拍摄了五六百场强对流风暴。他的身份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元化——风暴摄影师、相关研究人员、科普杂志供稿人、自媒体博主,等等。

在刘屹靖的镜头下,风暴诡谲绚丽、触目惊心,而在气象作品背后,风暴又切实地给人类带来灾难。从最初只为艺术创作,到后来致力于科普,刘屹靖的内心逐渐发生变化。


以下是刘屹靖对环球人物记者的讲述:


“与生俱来”的兴趣

我出生于江西南昌。据母亲所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她给我买了一大堆小人书、动漫书,还有一些关于自然和气象的书。


当时,我就对一本叫做《风力歌》的书爱不释手,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母亲读给我听。


4岁左右,我已经能看懂一些简单的字和图片。因为特别喜欢这本书,直到每一页都被翻烂,我才把书丢进垃圾桶里。可能我与生俱来就对气象学比较感兴趣。

还在上幼儿园时,我就非常关注天气变化,吃晚饭的时候爱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

上小学时,同龄人都在看动画片,但我更爱看自然和地理类的纪录片,比如《动物世界》和《地球脉动》。

那时,我对整个大自然中变化迅速的、充分调动感官的事物都感到新奇。在南方,大雪很罕见。每年冬天,我的心里都会期望下一场大雪。

进入初中,我的兴趣完全集中在气象学上,加入一些兴趣群,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群里,大家经常发表对未来天气变化的分析和看法。我逐渐接触到一些专业名词。

有时看不懂,我会上网搜索,然后查阅一些资料。在比较懵懂的状态下,我从看天气预报资料开始学习,然后去实际感受南昌的每一次天气变化——它和预报具体是如何对应的,有没有出入?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感受、实践和学习理论知识。

我上高中后,兴趣开始集中到“中尺度气象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强对流风暴天气。我的物理成绩特别好,随着学习的深入,渐渐开始理解气象学里一些抽象的数理过程,于是尝试读和风暴相关的大学教材、专业论文等。

·刘屹靖正在拍摄风暴。

风暴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每当暴风雨来临时,天空中不但闪烁着光,耳边还萦绕着此起彼伏的雷声。路上的树被吹得摇摆不停,空中像绸缎一样的雨幕倾泻而下。

一场暴风雨能充分调动各个感官,让我每分每秒都能有不一样的体验。这和我的性格也有关系。我不喜欢一成不变,更愿意在生活中有变化和挑战。

彼时,我开始运营气象科普类的社交媒体账号,发布信息和文章,提醒大家注意天气变化等。

高二升高三的暑假,我被南昌市气象台邀请参加了气象会商活动,跟台里的专家老师们一起讨论未来天气该如何预报、它的极端性有多强等。

这次参与气象台的活动后,我就下定决心要报考气象专业,将来成为一名气象预报员,对天气进行研判和预测。


然而,就在高三,我为了梦想冲刺、成绩刚有起色的时候,被查出患上慢性结肠炎,每天都在腹泻,生病的第一个月就瘦了25斤,整个人非常焦虑、涣散。我吃了很多药,但效果都不是很明显。

因为我经常在家庭群分享气象相关信息,有时还会聊聊未来的天气变化,准确度还算过关,家人都十分支持我走这条路。


在生病最严重的时候,身高一米八的我只有90多斤重,什么也做不了,内心很绝望,感觉辜负了家人和社会对我的期望。

生命中的一道光亮

我度过了一段十分无助和艰难的时光。某一天,我从卧室朝南的大窗户向外望去,看到几公里外有一团非常强的风暴。


当时我的肚子很痛,想找些事情转移注意力。于是,我翻箱倒柜找出2012年家人买的一台相机,想尝试拍一下闪电。


那时我还不会专业的摄影技术,只知道乱按快门,按了一两百次后,还真的抓拍到十几条闪电。


我从中选取了9张照片,发到微博上,没想到当天晚上就火了,南昌本地的媒体报道,很多气象官媒也转发,第二天还登上中国天气网的图片头条。


这次经历在我心中埋下风暴摄影的种子。后来,我的身体逐渐恢复,对摄影的兴趣愈发浓厚。


我开始自学摄影知识,带着母亲给我买的第一台相机到处穷游,起早贪黑地蹲守,拍摄各种各样的素材和风景,比如星空、城市夜景和日出日落等。


刚开始为了尽可能多掌握一些摄影技术,我抓住各种机会实践学习,接过一些很委屈自己的活。曾经有一次我连续干了半个月,制作出3条广告视频,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最后只挣了200元钱。


不过,经过多次实践后,我的摄影作品越来越好,开始在一些比赛中得奖。我也逐渐在摄影圈里小有名气,还做过一段时间的商业摄影师。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因为无法出门拍摄和接单,我再次产生焦虑。


最初接触摄影,我一直学习圈内大佬们的拍摄技巧、后期风格等。思考后,我觉得不能只模仿别人,而是要拥有属于自己的表达。


于是,我开始尝试把气象和摄影结合在一起。其实,很多国外摄影师都拍过不少非常经典、在全球广泛传播的风暴作品。


因为国内的气象条件相对温和,想要拍到有价值、 充满美学震撼力的罕见素材,是很有挑战性的。


我在南昌尝试过很多次拍摄,熬通宵去等凌晨袭来的风暴。幸运的是,大部分都拍摄成功了。这让我坚定了走风暴摄影的道路。


于是,我掏出积蓄,带着器材,准备去内蒙古大草原上追一次完整的风暴发生过程。

·刘屹靖拍摄的风暴。

2020年7月,我收拾好行囊,来到内蒙古,开始正式追逐风暴。之所以选择内蒙古作为拍摄地点,是因为草原阻挡少,路况好,天气比南方干燥,能见度也更高。


追风暴前我会做很多准备。首先就是看气象资料,确定风暴所在区域,在其中选一个比较好的城市作为中转点。拍摄前,我会去大型超市买物资,之后会一直在野外奔波。


对我来说,自热米饭是最方便好吃的食物。我有一个物品清单,上面写了三四百件东西,从相机到三脚架再到各个零部件。我每次出门拍摄,都像搬一次家。


当天拍摄时,我会参考实况气象资料,比如卫星云图、气象雷达图等,实时观测风暴具体的强度、移动方向、位置和形态变化。


追逐风暴的成功率并不是100%的。在早期,因为经验不足,我曾经判断错了风暴的状态,觉得它还能够维持,等跨越一两百公里到那里时,风暴已经消失了。

我觉得应该去做点什么

第一次在内蒙古拍摄风暴,我花费了5天时间,效果不是特别好。于是在2020年8月,我又去了一趟呼伦贝尔,成功拍下了一团巨大的风暴。


当时,一道悬在空中、像长城一样的乌云墙出现在草原远处,慢慢地扫过来,特别震撼。


在追风暴前,我的内心十分焦虑,不知道这件事能否做成。


当看到这团风暴时,我先是激动,之后内心很平静,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那时我确信,在国内也可以拍出媲美国外的风暴作品。


为了拍摄到完整的风暴,我在原地等到最后一刻,当看到大风在几公里外扬起一道沙墙,想要赶紧收拾拍摄器材时,已经来不及了。


风速很快,一下子就扑了过来。相机还没收好,就被直接拍在地上。我被吹到完全站不稳,开始只能蹲在地上,后来死死抓住越野车边缘的行李架才没被吹跑。


这样的经历还有很多次。那次拍摄完后,我又前往乌兰察布继续追风暴,碰到整个2020年我拍过的最强风暴之一——超级单体雷暴。


超级单体雷暴最为少见,却是最强大的一类雷暴,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灾害性天气。视野开阔时,能看到它的乌云像漩涡一样在空中旋转,从里面传来的雷声持续不断,仿佛烧开的水声。


当时,我们的车马上要进乌兰察布市区,周围的树和房子越来越多,开阔的场地越来越少。此时风暴已经很近了,如果停车拍摄,风暴可能过三五分钟就要追上我了。


为了防止找不到开阔场地,我选择冒险下车拍摄。仅仅过了两三分钟,我就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像是什么东西砸在土上发出的很闷的声响。


我当时正站在风力发电机下方,忽然听到上方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马上反应过来,这是冰雹已经从头顶上落下来了。


我赶紧对司机说快上车,紧接着抄起相机,连三脚架都没有收好,就直接往车后排一丢,把车门用力一关。


只过了大概5秒钟,乒乓球那么大的冰雹就砸下来了,打在车上像一串鞭炮丢在耳边。再晚几秒上车的话,可能我的头都要被砸破了。


当晚,我遇到对我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暴雨冰雹过后,天空中出现非常壮观的火烧云,我一直在外面待到晚上,拍摄完整个过程。

一群牧民看到我,跑过来问,小伙子你是谁?我说我是风暴摄影师,在拍风暴。


牧民脸色大变,带着哭腔,用非常着急的语气对我说,你们这些摄影师要多拍一下我们,你知道今天下午的冰雹多严重吗?把我们种了一年的庄稼都打坏了。


听到这里,我已经有点蒙了。其实,我一直沉浸在追逐震撼景观的兴奋里,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些事会对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产生多大的影响。


后来,我总能回想起这段话。它时常让我感到,自己心里所谓的“高大上”的艺术摄影创作,也可能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


从那时起,我觉得我应该去做点什么,于是想起了科普。


2021年年初,我开始尝试结合科普知识,在摄影作品中标出风暴的名字、特殊结构和对应的灾害性天气等,没想到作品的浏览量出现指数级增长。


我意识到,这种形式的作品不仅能够将科普知识更好地传播出去,也能呈现出多维度的价值,受到大众的喜爱。


当年,我拍摄的一张超级单体雷暴作品直接登上SCI期刊的封面。我因此受邀去北大等高校院所做学术报告和讲座,2022年至今,还参与到一个科学研究项目中。

·刘屹靖在高校做分享。

虽然我对自己的终极定义还是风暴摄影师,但我已经可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让人们更加了解风暴。

相关阅读

  • 《我的阿勒泰》5月7日上线 探索自然之美与心灵

  • 爱奇艺微尘剧场首部作品《我的阿勒泰》正式定档,将于5月7日在爱奇艺全网独播,并同步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该剧对散文创新影视化改编,探索国产迷你剧新形态,并以独树一帜的美
  • 美国得克萨斯州超两百万人处于洪水警报之下

  •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当地时间5月5日,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南部部分地区有超过两百万人处于洪水警报之下,警报将一直持续至5日晚间。美国国家气
  • 点赞劳动者 | 劳动最光荣 奋斗最美丽

  • 济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如光 卢竞翔 徐瑞 路翔 王兴武)劳动最光荣,奋斗最美丽。“五一”特别节目“点赞劳动者”,继续倾听普通劳动者的奋斗故事。任城公安分局特警大队副大队长
  • 在文字和音乐中自由切换的斜杠青年“老豆”

  • 视频制作 记者 张海玉这个世界上总有人在过着你梦想中的生活,活成你想成为的样子。白天跑客户做新媒体广告投放,晚上与喜爱的音乐相伴,在打工人和歌手中自由切换,就是“90后”
  • 我就是大海

  • 李海轩(河南)一滴露在山涧涉水荡溪 逐梦寻找大海我走过唐河走过汉水步入长江美丽的浪花我就是大海被风摇动被热蒸发我步入天空步入云层步入太空我的汗散向大海那伟大的潮汐翻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因为追风暴,“00后”少年走进北大

  • 我已经可以承担起社会责任,让人们更加了解风暴。作者:王喆宁最近一个月,风暴摄影师刘屹靖平均每天只能睡5个小时。自3月31日以来,江西多地持续出现强对流天气。这几乎是刘屹靖拍
  • 武汉两所高校领导班子成员调整

  • 近日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领导班子有调整↓↓↓湖北大学近日,“湖北大学”官网更新显示,曾祥勇已任湖北大学副校长。湖北大学官网截图公开资料显示,曾祥勇,1973年11月出生,湖北
  • 14.江西:沉浸式悦游 文化润人心

  • 孩子能把《滕王阁序》背下来,家长就能一起免门票;如果会背《道德经》同样送门票,还赠送一道菜;背诵《可爱的中国》送门票,还可参加刮刮卡赢大奖活动……五一假期,“背诵经典免门票
  • 说民生丨鱼“跃”天山需培育更多新型渔业人才

  • 赵西娅  近日,新疆首批50名渔业养殖从业人员赴湖北交流学习,12天的行程中,学员先后走进华中农业大学、武汉渔业养殖基地等开展理论学习、技术交流。  三文鱼、罗非鱼、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