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蝶变” 幸福“加码” ——都匀城市基层治理工作纪实

编者按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都匀市紧紧围绕省、州工作要求,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为基层治理全域提升注入强劲动力,在加强和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作了有益探索,呈现出“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干部竞相干事,基层治理有序有效”良好格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即日起,本报推出都匀市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系列报道,聚焦都匀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各方力量,创新基层治理,改变城乡面貌,激活市域发展活力,推动市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敬请关注。

  走进广惠街道平桥社区水榭花都小区,绿植凉亭相映成趣,大小车辆有序停放,小区环境干净整洁。“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车辆瞎停,垃圾乱放,生活用水不正常,电梯常常出现故障,导致几百户居民联名赶走物业公司。”小区住户、业委会主任蒙毅林说,“社区党委代管后,小区才好起来。”

  “居民有诉求,党委有回应。”据平桥社区党委书记陈世忠介绍,社区党委依法代管水榭花都后,强化了党组织在小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按照“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单元长”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在小区建立党支部,充分发挥小区党员特别是在职党员和退休党员带头作用,积极引导和动员小区居民主动参与小区治理,依法选举了新的业委会、监督委员会成员和小区单元长,制定小区民主议事制度,形成了事务共商、环境共治、文明共创、成果共享的良好格局,先后召开小区院坝会、专题会等20多场次,倾听意见建议,解决矛盾问题,在市住建、司法、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帮助下,有效化解了小区的各种矛盾、积怨,从人心涣散向同心协力转变,从脏、乱、差向亮、齐、美转变,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水榭花都的变化,无疑是都匀市城市基层治理的一面镜子。近年来,都匀市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全域提升为目标,以破除影响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为重点,以提升治理水平和能力为抓手,以打造“五化社区·乐享匀城”党建服务品牌为载体,全面推进组织贯通化、管理高效化、治理联动化、服务精准化、保障长效化,推动实现城市治理“五变”,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组织贯通化 “挂空挡”变身“强引领”

  针对基层治理体系不畅、工作衔接不力等问题,都匀市着力推进组织贯通化,下好“五级党建”联动先手棋,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户长”五级党建链接,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改变基层党组织“挂空档”的尴尬处境,基层党组织站到了基层治理的最前沿。

  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社会治理机制,将城市居民区划分为484个网格,成立93个小区党支部、200个网格党小组,选配了6742名联户长,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户长五级联动,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网格发现、社区收集、街道吹哨、分级响应、协同处置”的工作体系,增强了社区治理动力。建立在职党员“双重管理”、离退休党员“服务管理”、流动党员“联合管理”、居民党员“直接管理”、国企社会化党员“重点管理”的五类党员分类管理制度,发动其进入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社区党群志愿服务队,担任党员联户长,充实社区治理力量。探索发挥社区党组织统管作用,通过联社区“两新组织”、联驻区单位党组织等成立社区党建联盟,吸收38名驻区单位、“两新”组织负责人兼任社区党委委员,以组织联盟实现机构共建,构建整体联动的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通过社区与联盟成员单位“签约”开展“双向点单”“家门口服务日”“微心愿”等活动,整合各层面资源、发动各领域党员队伍力量,挖掘社区治理潜力,有效推动了城市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

  管理高效化 “多层级”变身“扁平化”

  “街道吹哨,部门报道。”都匀市在基层治理中,对市级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小区的关系和权责进行了重新定义,为基层扩权赋能,激发基层一线活力,进一步推动了基层治理的高效化。

  出台相应措施,为街道“撑腰”,赋予街道人事考核建议等4项职权,优化调整街道机构设置,围绕城市管理建设、社区治理服务等设置街道机构“五大平台”;针对性设置物业管理办公室、国企退休人员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推动物业管理窗口下移、退休人员常态化管理、“一支队伍管执法”;推进市级职能部门服务窗口下移到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实行“来件必收+物料流转+后台办结+窗口反馈”链条式服务,实现“一窗受理”办结出证。为社区“松绑”,出台减轻社区负担实施意见,全面完成社区机构和挂牌清理,建立社区事务准入制度,取消各类考核评比事项100余项;针对社区规模过大、服务范围较广问题,将原有的26个社区优化调整为45个。为小区“导航”,明确小区党支部为小区治理领导核心,构建党组织引领下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三方共议”自治架构,推动24名小区党支部书记和业委会主任“一肩挑”,创新“支部引领居民说事”等载体,协调解决群众事项400余件。

  治理联动化 “单一干”变身“多元治”

  城市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市民切身利益,牵涉城市各个领域。都匀市以破除影响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为重点,健全完善治理联动机制,改变了以往“各自为战”“单一干”的情况,形成了“多元共治,上下贯通”的良好局面。

  推行综治中心一体治理,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原则,建设市级综治中心,开设信访接待、行政调解、多元化调解等9个窗口,统筹问题房开专班、扫黑除恶常态化专班、山林水事调处办等整体进驻办公,有效接入天网工程、雪亮工程视频资源,构建市——镇(街道)——村(社区)“一竿到底、双向响应”指挥调度体系,实现矛盾信访化解一体治理。实施三调联动诉源治理,聚焦“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管控”,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司法确认为抓手,将律师、公证、法律援助贯穿其中,建立“互联网+诉源治理服务”模式,形成诉源治理多元解纷机制,仅2021年就调解成功2547件,其中司法确认447件,调解成功率91%。开展共建共享协同治理,对党员干部“三亮一创”活动进行积分量化,推动州、市单位驻区单位112家,在职党员、公职人员8100余人到社区、小区“双报到”“双服务”,全市共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100余支,开展“家门口服务日”等志愿服务活动400余次,解决问题700余条,认领微心愿3000多个。

  服务精准化 “粗线条”变身“微服务”

  小围寨街道思源社区原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小区回应住户诉求,开办“农民夜校”,开展扫盲、就业、普通话、新市民等培训,帮助搬迁群众排除语言沟通障碍,掌握城市生活基本技能,尽快融入城市新生活,深受群众欢迎。

  “群众利益无小事。”都匀市将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身边小事”作为基层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狠抓落实,健全社区党组织引领下的物业企业、业委会、小区居民多方共议等工作机制,变“粗线条”为“微服务”,提升物业服务水平。聚焦“车乱停、摊乱摆、牌乱挂、纸乱贴、线乱拉、房乱建、渣乱倒、物业乱”等城市“八乱”,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五年行动计划,完成南华新村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0个,涉及老旧住宅342栋,惠及群众10392户;清理野广告等2500余处,处理垃圾杂物300余处;拆除违法建设10000多平方米,扮靓城市“新容颜”。打造“15分钟服务圈”,拓宽服务覆盖面,提质升级86个街道(社区、小区)党群服务中心(站、点),建成2个“7×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站,将服务延伸到居民家门口;新建改扩建学校20所,新增学前学位6625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位18905个;建设完成环西社区、幸福社区等4个日间照料中心和南山长者之家老年公寓等10个养老服务中心(站),并与医疗机构签订医养结合合作协议,实现“医疗+养老”服务城区全覆盖。

  保障长效化 “无人问”变身“强支持”

  在沙包堡街道匀杨社区灵智小区、广惠街道环西社区水岸铭门小区、文峰街道幸福社区尚城幸福里小区等地采访,看到这些小区都有了自己的办公用房,做到了“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

  据了解,近年来,通过清理小区规划业务用房、整合国有资产资源,将辖区办公资源交由社区使用,帮助解决社区办公用房面积达到1万余平方米。这仅是都匀市支撑和保障城市基层治理长效化的举措之一。

  在深化社区党群服务阵地(办公场所)规范化建设的同时,都匀市还通过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试点建设,健全完善岗位等级序列、招录选聘、教育培养、使用管理、考核评价、薪酬待遇、激励约束等社区工作者管理制度,为社区建起了一支能干事、会干事、愿干事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探索与企业合作、置换资源等方式,发展“社办经济”,目前,已开办物业公司、家政公司、日间照料中心等社会服务机构13家,开设卫生保洁、物业管理、户外广告等公共服务项目27个,增强了社区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能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