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检污水厂日行两万步,汗水淌得像洗了澡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27日讯(记者杨丝涵 通讯员谢铭辉)27日下午2时,张星重新穿好工作服,拿上加了盐的冷水杯,推开黄家湖污水处理厂办公室大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在接近38℃的气温下,他准备开始下午的巡检工作。

张星正在生物池区域调整闸门。 记者杨丝涵 摄

张星是武汉市排水公司黄家湖污水处理厂水区运行主任,30多岁的他,个子高大,皮肤黝黑,总是带着一脸的笑。“我们部门主要主要负责对厂内水区设备正常生产运行及厂区出水水质达标排放的监管工作,事情比较繁杂,厂区内的各个设备、构筑物我们每天都得检查。”

黄家湖污水处理厂占地344亩,服务范围135平方千米,服务人口超80万人,为大幅削减区域污染物排放,提高区域污水处理能力,改善区域水环境起到有力保障。

“夏季气温高,设备容易出现故障,得尤为关注。”张星说,为了提高巡检效率,工作人员一般都会在开着电瓶车往返于厂区各处,“开着车我们每天也得走将近两万步,一般检查完全厂的设备及构筑物需要3个多小时,如果有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间会更长”。

说着,张星来到超滤膜池处理间内,偌大的空间内布满各种管道设备,没有冷气设备,处理间里闷热难耐。“这里是进行污水过滤处理的地方,这些空气阀门管容易破损,每一根都得仔细检查。”张星一边介绍一边查看空气阀门管,用手来回翻转,看管身有无破损。

张星正在检查空气阀门管。 记者杨丝涵 摄

查看完空气阀门管后,张星又开始检查各设备是否存在异响、运行异常等状况。处理间分为两层,其中的设备巨大且复杂,为了节省时间,除了在检查时,张星几乎都处于小跑状态,在两层之间来回穿梭。

机器的运行声在耳边轰鸣,在旁观察张星的短短时间里,记者热得满脸是汗,张星在设备间来回走动检查,他的衣服领口、后背也都已经出现了汗渍。

“这边的设备没有问题。”检查完超滤膜池的张星搂起衣摆随意擦了把脸上的汗,一路小跑回到电瓶车,准备赶往生物池区域。在车上,他告诉记者,厂内这样的构筑物共有19个,每天巡检完回来,身上就跟洗了个澡一样。“高温下工作虽然有时让人吃不消,但能确保污水处理厂的安全运转,自己感到很自豪。”

【编辑:赵可】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