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天 | 姗姗来迟的绿茶,竟带来夏日鲜活,舌尖似有甘泉!

俗语云:“明前茶,贵如金”。

早春的明前茶,追求的是嫩。但有一款绿茶届隐藏的大佬,偏偏“不爱明前爱雨前”,不求芽嫩味鲜,只求香高味浓。

它就是绿茶界的珍茗、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六安瓜片。

在茶叶届,六安瓜片是个特立独行的存在,它是少有的无芽无梗的茶叶,形似瓜子单片。

去芽,保持单片叶子形体,且无青草味;梗在制作过程中已木质化,去梗,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

春天的鲜嫩绿茶们大多已伴随着清明时节一一亮相完毕,“春茶季”似乎正在悄悄落幕。

而六安瓜片多经历了一个时节的蛰伏,才姗姗来迟,压轴登场。

每逢谷雨时节的前后十天,茶农们才开始采摘这形如瓜子的叶片,采摘时舍去嫩芽,只取二、三叶,它似乎能包裹住一整个季节的精华,在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里,绽放在人们的味蕾上。

因此,在高手如云的绿茶界,六安瓜片这朵“奇葩”,地位自然非同凡响。

爱茶的人,都不愿错过一杯谷雨时节的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品质独特。以“壮”叶做片茶,形似瓜子。单片不带梗芽,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附有白霜,在中国名茶中独树一帜。

如此非细嫩的鲜叶制得的茶却品质卓越,在绿茶中实为罕见。

高品质的六安瓜片茶汤颜色翠绿明亮,茶香味清高,味甘鲜醇,呈现出独特的海苔香、兰花香。

清代袁枚著《随园食单》

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在20世纪初就被纳入“中国十大名茶”,以形美、色绿、香浓、味醇而称誉于世,是绿茶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六安瓜片”茶诞生于“六安茶”之中,早在唐代,陆羽《茶经》中就记载有“庐州六安茶”;到了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中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到了清朝时期,瓜片被列为贡品,开启了百年贡茶的历程。

六安瓜片在文人墨客中也备受赞赏,它是清代诗人袁枚《随园食单》中所列名品。《红楼梦》、《太平天国》等书中也有记载,“浙杭龙井、徽六瓜片”。

如此受待见的茶实属罕见,在中国名茶史上一直占据着显著位置。

2008年,六安瓜片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安瓜片名声在外,且实力雄厚,为何喝过的人却不多呢?

因为六安瓜片丰富的文化底蕴赋予了它很高的价值,而核心产区的六安瓜片产量尤为稀缺,采摘周期仅仅只有谷雨前后的十余天,产地也不过方圆几十公里。

另一方面,六安瓜片的加工工艺极为复杂,尤其讲究烘焙火工的拿捏,老一分则苦,嫩一分则涩。在茶叶的外形塑造上,更是极尽雕琢之能事。

想要找到一款具备传统工艺,高品质的六安瓜片就更为不易了。

此次,我们团队有幸邀请到了六安瓜片的非遗传承人陆本坤老师,一同为大家带来2022年雨前头采六安瓜片茶。

按照采摘时间和树龄的不同,有以下雨前、雨前头采2种茶品可选:

2022年 雨前头采 六安瓜片(核心产区50年以上老树茶)

2022年 雨前 六安瓜片(核心产区乔木茶)

2022年 雨前 六安瓜片 

55g 众筹价¥98 原价¥158

105g 众筹价¥188 原价¥268

105g*2 众筹价¥358 原价¥480

105g*4 众筹价¥588 原价¥680

2022年 雨前头采 老枞六安瓜片

105g 众筹价¥880  原价¥1350

105g*2 众筹价¥1580  原价¥2580

105g*4 众筹价¥2980  原价¥5080

更难得的是,我们还争取到更实惠的价格、设置多个档位,可以以远低于市场价入手!

想尝尝鲜的朋友、懂茶的老藏家,这款茶都会是你今年性价比超高的大惊喜。

活动时间:7月3日-27日

众筹时长:25天

发货时间:众筹结束48小时内发货

参与众筹的朋友,可在物道生活馆-订单查询-众筹订单查询处,查看订单信息

六安瓜片只产于六安市金寨县大别山北麓的方圆五六十里一带。

分为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其中蝙蝠洞、齐山、响洪甸均属内山高山茶;石婆甸、独山是外山平地茶。

其中以蝙蝠洞茶场产的瓜片至为正宗。

蝙蝠洞茶场山头海拔805米,高出周边300米左右,山高林密、泉水潺潺、云雾弥漫,且附近蝙蝠栖居,土壤含有大量蝙蝠粪便,是含磷多的高级肥料。

陆老师的茶厂就坐拥蝙蝠洞大部分的茶园,因此茶树芽叶格外肥壮,口味至为清香醇厚。这也是本次能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入手高品质瓜片的原因之一。

六安市金寨县响洪甸水库,上世纪50年代为治理淮河在此建坝

一方山水育一方好茶。这里的环境可谓得天独厚。山中高寒,昼夜温差大,长年烟雨蒙蒙,湿润温和的环境,使得这里更适合茶树生长。

与茶品质密切相关的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等有效成分含量高,尤其是氨基酸酶活性增强,可以促使茶氨酸大量合成,提高茶的鲜爽度和口感。

又经过了一整个冬天与初春的休养,使得其内质极为丰富。

此次的六安瓜片鲜叶均采摘自六安市金寨县蝙蝠洞产区,是核心产区中的核心,严格按照单叶的标准采摘。

品种为当地土生土长的群体老枞种,树龄长,内质丰富。为还原至地道的传统瓜片茶滋味,制茶需经历采摘、扳片、摊放、炒青、烘干等数道工序方为成品,全手工制作,坚守六安瓜片至高的标准和品质。

头采档更是特地挑选了,60年以上树龄的茶青制作。

六安瓜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陆本坤

此次的雨前头采六安瓜片,由陆本坤老师亲制。他是六安瓜片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评茶师。

他出身于六安的百年制茶世家,早在清同治年间,陆家的祖辈就已掌握了六安瓜片茶的制作手艺,至今已传承五代人。

陆老师儿时便跟随祖辈学习六安茶的传统制茶手艺,算起来如今已有40余载。

六安瓜片茶文化博物馆内景实拍

他还创办了六安瓜片茶文化博物馆,通过历史藏品和历史文献、文物,讲述瓜片茶的发展史、工艺流程和茶道的变迁,展现瓜片茶丰厚的历史底蕴。

精湛的制茶工艺代表着高品质的六安瓜片滋味,让你一口就能品到特立独行的暮春之味。

活动时间:7月3日-27日

众筹时长:25天

发货时间:众筹结束48小时内发货

参与众筹的朋友,可在物道生活馆-订单查询-众筹订单查询处,查看订单信息

本次预售的这款六安瓜片浓醇甘爽,精选了60年以上树龄的茶青制作,一年只采一次。

干茶条索紧结,叶片匀整,叶质柔软,色泽宝绿,表面带有一层薄霜,颜值颇高。

而薄霜中富含儿茶素、咖啡碱、黄酮苷类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正是六安瓜片独特香气的来源。

同时,可见这一片片看似简单的微微蜷曲的叶子,没有芽,没有梗,这是手工制作的证明。

注水后,蜷曲的叶子在水中翻滚,渐渐舒展开,兰花香、板栗香、海苔香阵阵散发,富有层次感。

稍待片刻,可见茶汤黄绿清澈,叶底嫩绿,清香高长。趁着热乎劲喝一口,整个口腔被霸道的香气填满。

又香又醇的汤水刹那间占领了味蕾,激发喉咙涌出甘甜的滋味,余味悠长。舌尖似乎能滴下甘泉,饮后舌苔淡淡的兰花香缭绕。

每一口都让人惊叹:这是绿茶带来的体验吗?

最后看叶底,叶片翠绿而鲜活,肥壮饱满,可见用料之考究,品质上乘。

活动时间:7月3日-27日

众筹时长:25天

发货时间:众筹结束48小时内发货

参与众筹的朋友,可在物道生活馆-订单查询-众筹订单查询处,查看订单信息

六安瓜片是烘青绿茶的典型代表,它的独特滋味,不仅是来源于产地,与它复繁的制作工艺也离不开关系。

制茶前后要历时一周时间,经过采摘、扳片、生熟锅、拉火等七道工艺,才算大功告成。

核心工艺“拉老火”,需往复100多个来回

其中“拉老火”这道核心工艺,对瓜片外形内质,特别是香气影响很大。制作过程可谓是壮观,每次亲临现场都深觉震撼。

采摘分离后的单片鲜叶

采摘、扳片:

多数名优绿茶,皆要求鲜叶具有一定嫩度为其品质基础,六安瓜片的采制则与其他绿茶不同,春茶于谷雨时节开园,这时茶叶内含物丰富,成茶香气浓郁。

采摘标准以一芽二三叶为主,将其摊晾、散热,再进行手工扳片,便于做形与分级。

扳片是指去除芽尖和茶梗,将嫩叶、老叶分离出来炒烘瓜片。此工艺在我国绿茶初制工艺中非常独特,是形成瓜片优异品质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锅炒制

炒制:

与其他绿茶不同,瓜片杀青分为生锅和熟锅,两锅连用,老嫩分炒,先炒生锅后炒熟锅。

生锅温度稍高,达100℃以上,生锅的目的主要是杀青、杀匀杀透,快速破坏酶的活性,使叶绿素更多、更完整地保留下来。

待炒至叶片变软时,转入熟锅。熟锅温度为90℃,以整形炒干为主,出锅时含水量控制在30%以下。炒制嫩片,锅温要高,炒制老片,锅温则宜稍低。

准备拉老火用的炭炉

 烘制:

毛火:用烘笼炭火,嫩叶含水率高,要薄摊,老叶可稍多。烘顶温度控制在100℃左右,待烘到八九成干再进行挑拣。

小火:最迟在毛火后一天进行,是蒸发多余水分和形成香气的过程,采用木炭明火,火温不宜太高。需要茶师不停地翻摊茶叶,直到茶叶飘出清香味,接近足干即可。

老火:又叫拉老火,是六安瓜片的核心工艺,场面很大,木炭通红,火候非常重要,对茶品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

在高温下,瓜片茶青中富含的咖啡碱析出,迅速冷却才形成结晶,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白霜,是海苔香、独特瓜片滋味的来源。

这个过程需要两位经验老道的师傅配合,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2~3秒钟,即抬下翻茶,依次抬上抬下,边烘边翻,要做到“抬笼快,翻笼匀,拍笼准,放笼轻”。

每烘笼茶叶要烘翻五六十次以上,烘笼往复拉130多次,加上温度高达600多度,辛苦程度可想而知。火工到位,手工瓜片才会香气正,浓郁,回甘快,耐泡。

“烘笼拉来拉去,一个烘焙工一天下来,相当于走十几公里路。”陆本坤介绍,这不仅考验茶人技艺,更需精力与耐心。

等茶香渐渐弥漫整个厂房时,才能停下,趁热装入铁筒,分层踩紧,加盖后用焊锡封口贮藏。

六安瓜片从采摘、扳片、炒制、烘焙技术皆有独到之处,品质也别具一格。

就目前生产规模和技术精熟程度而言,为许多名茶所无法相比。只有用这些复杂的生产工艺流程,才能保证消费者喝上正宗醇厚、原汁原味的“六安瓜片”。

经验丰富的老茶师,就这样循着几十年前记忆中六安瓜片的味道,将一片普通的叶子锻制出奇岖的底蕴和香气。

活动时间:7月3日-27日

众筹时长:25天

发货时间:众筹结束48小时内发货

参与众筹的朋友,可在物道生活馆-订单查询-众筹订单查询处,查看订单信息

六安瓜片经过了工艺上的千锤百炼,称的是上经过80多道火功粹炼,泡法上也更为洒脱,水质可以矿泉水为上。

 杯泡:

水温90℃,先投放茶叶,然后一次性向茶杯注足热水,茶水比例1:50。

 壶 / 盖碗泡:

水温90℃,采用先投茶后注汤的下投法,茶水比例1:30。

冲泡第一道后,99%的茶叶沉入杯底,轻轻摇动茶杯,使茶叶完全吸附水份,散发香味,冲泡后的六安瓜片汤色黄绿鲜亮,清澈明亮;香馨甘冽,香气花香馥郁,水中无杂质,滋味霸道有韵味。

古朴简约的包装,再现自然之美 

本次的这款浓醇甘爽,香到心尖的六安瓜片,有头采、雨前2款可选,分别从包装上做了区分。

其中一款“头采”档,分量是105g装,包装采用的是蒲草篮与德化白瓷的搭配。

篮身采用的是福建泉州一带的蒲草编制,是可再生资源,自然界中产量很大,晒干后,聘请当地乡村手艺人编制而成,整体朴实典雅。

其中的白瓷茶叶罐身,是泉州德化窑超高温烧制,温润柔和,亮白如玉,素雅恬淡。釉面密度,容易养护,是始于汉代的传统釉色。

它既是茶器也可当摆件,待茶叶喝完,可以继续用来储存茶叶,或作为茶器的收纳使用,环保又古朴。

罐盖则是黑檀实木材质,清漆处理,防腐耐用,很好地保留了原木纹理。

搭配的铜制茶则,分量压手,背面有锤纹质感,细节到位,素朴雅致。

“头采”款蒲草篮装,内附有相应的珍藏证书,包含了茶品信息、当年采摘量、匠人介绍等。

一证一码,既可溯源又能确保正品,货真价实,不管自饮、赠礼都十分合适!

其中一款“雨前”档,是55g的品鉴装,内部是银色的铝箔袋,外部是复古的磨砂色小黑盒装。

另一款“雨前”档的包装则采用可降解袋,类似的包装方案,也在“淘茶集”的多款热销产品中作为茶友的补充装。

自带封口条,并且能稳当立于桌面,日常取用方便,环保实用。

活动时间:7月3日-27日

众筹时长:25天

发货时间:众筹结束48小时内发货

参与众筹的朋友,可在物道生活馆-订单查询-众筹订单查询处,查看订单信息

扫码加物道掌柜领百元优惠券

一口下去满满豆沙 29元10盒包邮到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