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多面手”曹国辉

常德日报记者 彭进军 通讯员 程龙

在西洞庭管理区金凤街道中洲村,有一位生猪养殖大户,曹国辉。他不仅生猪养得好,田也种得好,龙虾每年也是供不应求,成为远近闻名的农业“多面手”。

经过13年的打拼,他如今3家猪场面积达2万平方米,可养母猪3000头、年育肥猪30000头。

一开始创业,曹国辉也经历过生猪养殖困境。当年4月,曹国辉遇到了一位陌生人,湖南奇丰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农艺师李明铸。孰料,对于农业循环生产这一话题,两人相谈甚欢。

李明铸认为,生猪行情存在不稳定性,必须走生态养殖、产业融合、多种经营的路子,力争总体盈利。曹国辉当即采纳李明铸的建议。随后,他便以生猪养殖为主,逐步通过土地流转发展水稻生产,利用猪场沼气废料作水稻肥料,适量发展水稻套养龙虾等项目。

一场生产模式的变革,在曹国辉手中悄然发生。

两人也因一场相识成为合作伙伴。曹国辉水稻生产采用李明铸公司的水稻种子。李明铸又为水稻提供技术服务,全程指导水稻生产并帮助销售稻谷。

随着交往的深入,李明铸对西洞庭的农业现状、对曹国辉的企业也是越来越熟悉。他在走访中获悉,区内有三个占地500亩的废弃砖瓦厂大可利用。于是,他建议曹国辉将其流转过来种水稻。

废弃砖瓦厂与优质水田,咋一听似乎两者相隔太远。但李明铸只给曹国辉进行了简单分析,曹国辉便当即拍板“搞得”。没多久,他斥资25万元进行土地整理,500亩土地成了旱涝无忧的优质稻田。

农业投入前期是巨大,收效却是缓慢的,曹国辉并不在乎短期赚多少,而是在意粮食的长期稳产与优质。但凡发现有抛荒田、低产田、抗旱排滞困难田,特别是农民有意向流转的田,他都会与农民主动协商,并且以每亩每年500元的价格流转。到如今,他共流转了3700多亩田地,这些土地成块成片,每块5亩以上,逐步形成机械化作业的现代化农场。

如今,50岁的曹国辉心里定了个小目标:水稻面积达到6000亩。

随着生猪养殖规模、水稻种植面积的双双扩大,曹国辉开始了他的循环农业模式。沼气、沼气渣的有效利用,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还降低了化肥使用量,更重要的是稻米特色更突出,米粒更粗大,香味更浓,口感更好。去年,曹国辉种植的一季稻单产湿谷达1400斤/亩。

曹国辉今年水稻套养了龙虾1500亩,纯收入达800元/亩。

稻谷烘干机、冷库,一系列的投入改变和引领着西洞庭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位农业“多面手”,正让洞庭沃野增添无限的生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