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求“微微创”,张照庆:曾是“拐杖医生”,更解患者疼痛

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疼痛难忍,无法下床,找到武汉市第三医院疼痛康复科主任张照庆。张照庆安排患者接受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在后腰切开1厘米长刀口,将摄像头“探入”皮下,看着显示器就做完了手术。因为疼痛缓解了,患者趴在手术床上哼起了歌。

张照庆正在为患者进行微创手术。

“疼痛康复的理念和技术不停更新,现在微创已不是目标,我们要追求的是‘微微创’。”张照庆说,把针刀技术与现代诊疗技术结合,创新治疗方式,能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舒适化的治疗。

因为在疼痛康复方面研究出诸多亮点,本月中旬,张照庆的“武汉市针刀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通过武汉市科学技术局和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联合认定。

除病痛

拄拐杖看门诊感动无数网友

早在2013年,张照庆就因一张拄着拐杖看门诊的照片,被诸多网友点赞,他也因此被称为“拐杖医生”。

原来,当年春节,张照庆外出遭遇车祸,髋关节严重受伤。医生让他在家休养,他却坚持看门诊;坐下就会关节疼痛,他干脆拄着拐杖,站着看病。

照片中,张照庆正为83岁三叉神经痛患者朱爷爷看病。老人患病4年,饱受折磨,多方打听后特意来找张照庆看病。随后,张照庆又拄着拐杖为朱爷爷做了微创手术,帮他缓解病痛。

回忆往事,张照庆告诉记者,三叉神经痛被称为“天下第一痛”,发病时哪怕是洗脸、被风吹过面部,都会带来如刀割般的剧痛,患者非常痛苦。身为疼痛科医生,他宁愿忍着自身病痛,也要帮助患者早些摆脱疼痛。

“早一点治疗,患者就能少一天痛苦。”张照庆说,好医生就是要用心感悟患者的疼痛,常怀同情心,并内化为提高技术的动力。

爱琢磨

让微创手术变“微微创”治疗

从事各种疼痛及脊柱微创临床、科研工作30多年,因为临床诊治经验丰富,张照庆被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授予“针刀专家”荣誉称号。工作中,他喜欢研究如何用好手中的针刀,进一步优化诊疗。

腕管综合征是现代人常见病,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在关节镜下使用针刀进行微创治疗。过去,医生需沿着神经和肌肉的走向,用针刀一点点松解粘连处,不仅速度慢,还考验技术。经过琢磨,张照庆发明了缩窄性腱鞘炎“钩针刀”,在传统针刀前端设计倒钩,可“一口气”切开粘连的神经,让患者损伤小,疼痛也更少。

张照庆。

“少扎一针能见效,就绝不多扎针;能用更细更短的针,就不用长针;保守治疗有用,就绝不开刀。”张照庆说。

能不能少开刀?对于三叉神经痛,早年要做开颅手术来治疗,张照庆在全国最早研究局麻下做三叉神经痛微创手术,患者从各地慕名来求医。

能不能不做手术?偏瘫患者常遭遇肢体痉挛,张照庆尝试注射肉毒素来缓解,“打针”就解决了问题。

“微微创”还能更安全吗?张照庆率先提出“可视化针刀”发展理念,将传统针刀治疗与现代可视化诊疗技术结合,在内镜辅助下做针刀手术,切口小、康复快。

张照庆说,由微创手术到“微微创”治疗,观念和技术的更新,能提高诊疗效率、加快患者的康复周期。

下基层

把新理念和新技术推广到社区

为推广疼痛康复诊疗的新理念和新技术,张照庆坚持每周两次到社区坐诊,已有11年。

2011年刚当上疼痛康复科主任,他就在医院的首义、光谷两个院区,把医院周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跑了个遍,带着社区医生看病、做治疗,还建了微信群,把大家邀请到群里,远程会诊、共同学习。

现在,多家社区医院已可开展针刀手术、射频治疗等“高端”治疗。社区医生的观念也得到改进,通过规范的微创治疗和康复治疗,绝大多数老年病患者和慢性疼痛患者都不需要做手术。

通过市级针刀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后,张照庆计划到社区医院开办培训班,进一步提高社区医院的诊疗能力,让更多患者能在社区解决疼痛问题。

(长江日报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江泓颖  陈舒)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