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年|最高检副检察长答封面新闻: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已实现常态化适用

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日前,中宣部推出“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封面新闻《拾年》栏目将全程予以关注,报道中国这十年的成就与变化。

7月2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布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陈国庆在发布会上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率已经稳定保持在85%以上,已经实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常态化适用。

陈国庆表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自2018年10月份正式确立以来,检察机关和其他政法机关密切配合,在依法严惩严重刑事犯罪的同时,积极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推动我国刑事诉讼模式向协作式转化,促进刑事司法由“治罪”向“治理”转化,推动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陈国庆。图片来源:国新办

在介绍认罪认罚制度的实施效果时,陈国庆表示,一是惩治犯罪更加及时有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有利于司法机关及时查明犯罪事实,有利于分化瓦解犯罪。二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成效显著。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被告人认罪服法成为一种常态,当前一审后被告人上诉率为3.8%,低于其他刑事案件14.5个百分点。三是当事人权利得到更好保障。依法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值班律师的法律帮助333.9万人次,非羁押性强制措施适用比例不断提高。检察机关还对7.2万名因犯罪侵害致使生活陷入困境的被害人开展司法救助。四是公平正义得到又快又好实现。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轻罪案件,从侦查到审判的办案周期缩短,起诉后适用速裁程序、简易程序审理的占到了74.6%,既提高了诉讼效率,也节约了司法资源。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图片来源:国新办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认罪认罚从宽并非一律从宽”。陈国庆指出,检察机关办理认罪认罚案件,要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于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犯罪,严重暴力犯罪,涉黑涉恶犯罪,残害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犯罪,以及其他主观恶性大、情节恶劣的犯罪,应当从严惩治的,不能因认罪认罚而简单从宽处理。对于轻微犯罪有从重处罚情节的,也要依法从严处理,从严把握从宽处罚的幅度。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最高检第一次就认罪认罚相关问题回应社会关切。2021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就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关争议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表示,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并不是一律从宽,一味从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可以有效降低证明犯罪的难度,但决不是降低了证明的标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