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老店 | 记忆鸿春园:穿越上百年的味蕾记忆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余梦凡

  从1904年鸿春园饭店建成,到2003年鸿春园饭店消失,再到2017年记忆鸿春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经典美味串联起时间的主线。7月27日,记者走进位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益天洋酒店二楼的记忆鸿春园,见证穿越上百年的味蕾记忆。

益天洋酒店二楼的记忆鸿春园餐厅背景墙上展出鸿春园历史资料(2021年11月22日摄)。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摄(资料图)

  从杏花村到鸿春园

  正值饭点,桌桌必点的糖醋里脊得到客人的夸赞。听到食客们的夸赞,益天洋酒店上级单位新疆弘基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国钦感到欣慰。

  马国钦的父亲马玲道是鸿春园饭店老经理,马国钦也曾在鸿春园就职。他介绍,鸿春园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1904年,四川人王恺川在当时的迪化城(现在的乌鲁木齐市)扩大自己的川菜馆,名为“杏花村”。经过两次搬迁,于1940更名为“鸿春园”。糖醋里脊、麻婆豆腐等菜式广受好评,成为该店桌桌必点的经典菜。

  1957年,鸿春园饭店转为国营,1981年在原有的小二楼基础上,建成新的五层饭店大楼,设有中餐部、西餐部和旅馆部、小吃部。除了散客、宴席,还能接待婚宴。自此,鸿春园进入新的辉煌。

  几乎每张桌子上都能见到的糖醋里脊,端着搪瓷饭盆买鲜肉包子,端着铝饭盒打红烧肉的长队,都成了鸿春园的一道道风景。鸿春园开设了乌鲁木齐市首家西餐厅,有供不应求的奶油蛋糕。

  “一份红烧肉打包回家,加豆腐、土豆、豇豆炖煮,能吃好几顿,可香啦!买蛋糕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奶油蛋糕香而不腻,散发着阵阵清香。”54岁的李建军曾住在鸿春园附近,看着如今这里高楼林立,不由感慨。

  新店开业故人来

  二零零零年后,鸿春园饭店改制,2003年被兼并收购的鸿春园饭店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一张承载着城市美味记忆的名片就此尘封,使得很多对鸿春园怀有深厚感情的人感到遗憾,其中包括马国钦。

  “打我记事起,父亲就拉着我的手,在还是小二楼的鸿春园木地板上走过。”马国钦说,鸿春园消失后,老职工和老食客们都希望看到它重生。

  2017年,马国钦装修益天洋酒店二楼,将鸿春园的老师傅们请回来复刻鸿春园经典菜式。最被人熟知的鸿春园小十字鲜肉包子负责人聂莲也参与了前后十几次研发。时隔14年后再相聚,老师傅们激动不已,不计报酬忙碌了两个月,最终筛选出糖醋里脊、红烧狮子头等20多道鸿春园传统菜品及6道主食小吃品种。

  当年10月8日,记忆鸿春园开业。开业当天,鸿春园第五代厨师于德军、张建,第六代厨师李秀全、董坤明、王云龙纷纷上灶烹饪经典传统菜肴。开业后,店里迎来了诸多老食客。散台发号排起长队,包厢出现拼桌现象,都只为一尝曾经记忆中鸿春园的菜品。

  55岁的食客杨华回忆起人生中最甜蜜幸福的时光:“小时候每到节庆,父母就带我们去鸿春园下馆子,我总会缠着他们给我点那道外酥里嫩的糖醋里脊。”如今,每当想念过世的父母,杨华便来到记忆鸿春园,那段美好时光被味蕾唤醒。

  保留经典不断创新

  在散台和包厢,记忆鸿春园经理武霞不断记录着食客口味与意见。她手机里,满是这5年来,厨师结合时令与节庆,在保证传统菜式不变的基础上,迎合年轻人口味研发的新菜品,每个月推出2—4道。

  眼下,马国钦正在编写一本关于鸿春园饭店历史记忆的书籍,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能品味文化。“主打怀旧传统并不一味‘啃老’。通过顾客满意度对厨师考核,不断创新,让老味道和新口味都不掉队。”马国钦说,为了满足年轻人的消费方式,饭店还入驻了线上团购平台。

  27岁的张雪丽常来用餐,她感慨:“因为没经历过父母年轻时的岁月,所以很难理解他们对一家饭店的感情。直到陪父母吃他们20多岁时最爱吃的菜,就突然理解了——每个人的青春都与一些美食有关,而鸿春园就是他们青春的一部分。将来,这里也会有属于我们这一代的记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