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三项措施推进国土绿化 尼山区域完成造林4.2万亩


  为全力推进中央财政支持尼山区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工作进展,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认真研究、统筹谋划,采取多项举措,力争提前完成工作任务。截至目前,尼山区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完成造林42000亩(含人工造林和退化林修复),完成率95.4%;森林抚育39245.3亩,完成率85.2%;完成村庄绿化54个,完成率90.0%;古树名木修复1539株,完成率100%。
  坚持高位推动,建立齐抓共建工作格局。济宁市成立了荒山绿化工作指挥部,纳入全市指挥部作战体系,由三位市级领导分别任指挥长、副指挥长。成立20人集中办公的综合、宣传、技术督导、档案等专项荒山绿化工作组,尼山绿化项目成立了县级指挥部,市县一体推进。依托林长制体系,统筹编制尼山绿化项目施工作业设计,将尼山绿化项目造林小班全部明确包保市、县、镇、村四级林长,实行“一山一策、一班一卡”,网格化强力推进。在尼山绿化项目区域开展“万名干部绿化荒山”行动,建立部门企业帮扶机制,10余家民营企业主动捐资100万元,参与尼山绿化项目义务植树活动,形成了全民参与的尼山绿化项目推进机制。
  坚持多措并举,强化制度保障,实施挂图作战。为了抢抓春季造林黄金时间,市县荒山绿化指挥部实行战时工作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市县两级将所有任务全部按镇街、按山头细化落实到月,集中造林期细化到周。闭环监督管理,市县指挥部人员包保山头,实行日常质量监管和竣工检查验收相结合的质量管理制度。对新完成的造林山头,实行县级自查、市级验收。对正在施工的山头,实行全过程监管,发现问题限期整改、验收销号、闭环管理,对进度慢的红色管理乡镇和山头进行重点督导调度。
  坚持质效并重,创新管护机制。为提高栽植成活率,保障项目实施效果,济宁市提出落实专门的绿化队伍、专门的设施、专门的设备、专门的管护队伍、专门的资金等“五个专门”荒山绿化造管推进机制。将水路管网等基础设施与造林绿化一体设计、统筹实施,保证未来3-5年及时浇水、成活。截至目前,累计打设深水井58眼、建设蓄水池154个、铺设引水管网291.9公里,有效解决荒山绿化浇水问题。封山育林同步实施,建设护林房73个,建设硬质封山隔离墙122.8公里,有效解决多年人为破坏、牲畜毁林的问题。(郭朝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